弘化社
「音聲清響善謳歌 ,一曲新詞格調和 。直饒唱得行雲墜,不如淨口念彌陀。」《勸世念佛》【唐】·永明延壽大師
 

 
弘化社
「只這色身,誰信身為苦本,盡貪世樂。不知樂是苦因,浮生易度,豈是久居?幻質非堅,總歸磨滅。」《勸修淨土文》·【宋】師子峰如顏丙
 

 
弘化社
「有謂當月經時,不可禮拜持誦,此語不通情理。月經短者,二三日即止,長者六七日方止。修持之人,必須唸唸無間,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,竟令廢棄其修持乎。」《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捲上 》·一函遍復
 

 
星雲大師
心可以畫出美麗的世界,美好的人間,所以說:「心如工畫師,能畫種種物」,假如我們的觀念裡,看到每一個人都存有感謝的心,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。
 

 
大安法師
一切眾生的內心都有菩提的種子,但是無量劫以來我們的心都是攀緣的心、貪慾的心、嫉妒的心、黑暗的心,這個菩提心的種子很難出來。所以有句話叫「佛種從緣起」,菩提心就是成佛的種子,他一定要有個緣才能生得起來。這個緣就是諸佛菩薩跟我們講經說法,這是強緣。
 

 
弘化社
「一年又一年,漸漸改容顏。始作孩童戲,看看白髮斑;莫結來生業,回頭種福田。莫待無常到,修行早向前;一月又一月,光陰似消雪。歲月無定期,幻化有生滅;少實勝多虛,巧計不如拙。閻君送信來,不怕爾會說;」《鼓山為霖和尚警語》
 

 
大安法師
吃素是佛教的優良傳統,對自己的身體,對世界的和平,對生態環境的保護,對資源的節約,都具有莫大的好處。佛弟子應該要推動戒殺、素食、放生這樣的行為,這就是我們在和諧社會淨化人心,莊嚴淨土的一個具體的表達。
 

 
弘化社
「商人經紀最奔波,遠地他鄉到處過;江湖風浪危中險,不如歸去念彌陀。」《勸世念佛》【唐】·永明延壽大師
 

 
星雲大師
「空」沒有相。拳頭是「有」,一張開就「空」了。「有」是五根手指頭;「空」也是五根手指頭,所謂「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」,是變化無礙的。
 

 
弘化社
「富貴資財不厭多,朝昏計算恐差訛。憂煩不覺頭如雪,不如知足念彌陀。」《勸世念佛》【唐】·永明延壽大師
 

 
弘化社
「災禍之來,無法可設。若能常念佛及觀音,決定蒙佛慈庇,逢凶化吉。即無災難,亦得業消智朗,障盡福隆。況勸人念佛求生西方,即是成就凡夫作佛,功德最大。以此功德迴向往生,必滿所願。」《印光法師文鈔編捲上 》·一函遍復
 

 
弘化社
「信我是業力凡夫,決定不能仗自力,斷惑證真,了生脫死。信阿彌陀佛,有大誓願。若有眾生,念佛名號,求生佛國,其人臨命終時,佛必垂慈接引,令生西方。」《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捲上 》·一函遍復
 

 
大安法師
惡人臨命終時能遇到善知識,這是萬中難得一二,這是非常特殊的情況。如果你沒有善根,你臨終只會被這種身心的苦惱、地獄境界的恐怖完全給淹沒掉了,你哪能遇到善知識跟你講淨土法門,或者你一聽就能相信,一相信就能拚命地去念?這種人比例不高的。所以不能抱僥倖心理。
 

 
弘化社
「彌陀本願特超殊,慈悲方便引凡愚;一切眾生皆度脫,稱名即得罪消除。彌陀攝化無厭足,悲心常遶世間行;但有傾誠能念佛,毫光直照目前明。」《五會念佛讚》【唐】·法照大師
 

 
弘化社
「小兒從有知識時,即教以孝弟,忠信,禮義,廉恥之道,及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事。令彼知自己之心,與天地鬼神佛菩薩之心,息息相通。起一不正念,行一不正事,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薩悉知悉見,如對明鏡,畢現丑相,無可逃避。庶可有所畏懼,勉為良善也」《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捲上 》·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
 

 
星雲大師
有一些人說佛教徒不抽煙、不喝酒、不打牌、不跳舞,絲亳沒有人生的享樂,太消極了。難道抽煙、喝酒、打牌、跳舞、享樂,才算是積極的人生嗎?如果能從吃喝玩樂中回頭過來,從事修行辦道、弘法利生的事業,這種人生還算消極嗎?
 

 
弘化社
「借問家鄉何處在?極樂池中七寶台;普勸道場同行者,努力迴心歸去來。借問今生多罪障,如何淨土肯相容?報導稱名罪消滅,喻若明燈入闇中。」《法照大師偈語》【唐】·法照大師
 

 
大安法師
淨土法門的特點就是指方立相,住相證果。不是像禪宗從空門進入,禪宗是要掃蕩,是不要住相。而淨土法門是從妙有進入,是要住相。住哪個相呢?念這句名號就是一個相,這是名號音聲之相,觀想佛像,佛像也是個相。但是這些相是清淨的相,是令我們覺悟的相。通過這個相,我們纔能契入無相。
 

 
弘化社
「光之為人,絕無執著。前念相信,不妨相交。後念不信,不妨即絕。來去任人,我固無心於交與絕也。然他人教人,多在玄妙處著力。光之教人,多在盡分上指揮。設不能盡分,縱將禪教一一窮源徹底,也只成一個三世佛怨而已。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與馬契西居士書十一
 

 
弘化社
「西方淨土離囂塵,眾生到即斷貪瞋;總是善人菩薩眾,亦無惡趣更怨親。西方淨土實堪停,若欲求生髮至誠;彌陀令遣稱名字,唯須專心盡一形。」《五會念佛讚》【唐】·法照大師
 

 
弘化社
「人生世間,須安本分,越分作為,及與讚譽,皆為招禍取辱之本。 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與馬契西書
 

 
星雲大師
有人說佛教提倡「放下」太消極,人生這樣也要放下,那樣也要放下,還有什麼意義呢?殊不知,「放下」才能「提起」。凡是人間一切金錢事物,甚至於佛法,要用就提起,不要用就放下,何必在心上負擔那麼沉重呢?
 

 
弘化社
「西方進道勝娑婆,緣無五欲及邪魔;成佛不勞諸善業, 華台端坐念彌陀。五濁修行多退轉,不如念佛往西方;到彼自然成正覺,還來苦海作津梁。」《五會念佛讚》【唐】·法照大師
 

 
弘化社
「念佛心不歸一,由於生死心不切。若作將被水沖火燒,無所救援之想。及將死,將墮地獄之想。則心自歸一,無須另求妙法。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致包師賢居士書
 

 
大安法師
對淨土法門而言,信心很重要,對這個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,這個信透過了,一切就好說了。那信心怎麼建立?還是從仰信開始。對佛的慈悲智慧所宣說的這點,來建立信心,這就稱為「就人立信」。由於是佛所說的,建立信心,這叫仰信。
 

 
大安法師
我們的信心跟般若智慧之水一接通,信心這棵樹就會枝葉繁茂,那纔能產生力量。信根產生信力,信力就體現為,一切學其他法門的,宗門教下的人,他再說什麼話語都動搖不了,破壞不了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信心。
 

 
弘化社
「愚癡者,不是絕無所知。即讀盡世間書,過目成誦,開口成章,不信三世因果,六道輪迴,謂人死神滅,無有後世等,皆名愚癡。此種知見,誤國害民,甚於洪水猛獸。」《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捲上 》·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
 

 
弘化社
「急急忙忙苦追求,寒寒暖暖度春秋。朝朝暮暮營家計,昧昧昏昏白了頭;是是非非何日了,煩煩惱惱幾時休?明明白白一條路,萬萬千千不肯修。 」《醒世詩》·【明】羅念庵
 

 
弘化社
「假饒金玉滿堂,珠翠綺羅艷妝。花下時時歌舞,樽前日日杯觴。尋思無限活計,畢竟難逃死王。不如及早念佛,臨終定往西方。」《念佛偈》【唐】·善導大師
 

 
大安法師
四聖諦就是苦、集、滅、道。苦諦表明生命的苦的狀態,八苦交煎;集諦來說明導致苦、苦果的原因,就是煩惱。這是世間的因果。出世間的因果,滅諦就是寂滅、涅槃,這是生命的本相;道諦就是契入涅槃城的方法。
 

 
大安法師
我們看淨土經典,西方極樂世界的聲聞、阿羅漢數量無量無邊,就是指這些曾經修小乘戒法的行人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聞法、斷見思惑、證果的情形。但是,雖然他名義上是阿羅漢,但他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從他的種性來說,他已經是大乘菩薩的種性,跟我們這個穢土的阿羅漢本質上不同。
 

 
大安法師
法照大師在五台山大聖竹林寺見到文殊、普賢,就請問:去聖時遙, 末法眾生根機陋劣,修何法門才能得解脫?文殊菩薩就向他直接介紹念佛法門:現在正是修念佛法門的時候,就是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所以法照大師一生專修念佛法門,有很多的神妙的感應。
 

 
大安法師
一般的人修行,馬上就有兩隻攔路虎,不是昏沉就是掉舉。如果這兩隻攔路虎不對治下去,你修行永遠沒有進步。
 

 
大安法師
常常有人說,我怎麼一念佛就妄念很多,好像不念佛還沒什麼妄念。其實不是這麼回事,你不念佛照樣有妄念。你通過念佛,知道自己有妄念,這是一個進步。那有人不理解這個,他以為我不念佛還很清淨,一念佛就這麼多妄念,我就不念佛了。那你就錯了。妄念是病,佛號是藥啊。
 

 
弘化社
「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。是故汝等當勤精進。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。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。譬如鑽火未熱而息。雖欲得火火難可得。」《佛遺教經》
 

 
弘化社
「嘆此身無有是處,奈誰人不被他瞞。筋纏七尺骨頭,皮裹一包肉塊。九孔常流不淨,六根恣逞無明。發毛齒聚落若堆塵,涕淚唾津污如行廁。裡面盡蛆蟲聚會,為頭招蚊虱咬鑽。沾一災一疾皆得死人,更大熱大寒摧人易老。 」《勸修淨土文》·【宋】師子峰如顏丙
 

 
弘化社
「殘經無可修補,燒則無過。如可看可補者,則不宜燒。有不知變通,一向不敢燒。此經畢竟不能看,兼不能如好經收藏,反成褻瀆。兼以褻瀆之過,貽於後人也。豈可不知權變乎哉。」《印光法師文鈔捲上 》·復周群錚居士書七
 

 
弘化社
「若人持律,律是佛制,正好念佛;若人看經,經是佛說,正好念佛。若人參禪,禪是佛心,正好念佛;若人悟道,悟須佛證,正好念佛;普勸諸人,火急念佛。九品往生,華開見佛。見佛聞法,究竟成佛。始知自心,本來是佛。」《雲棲法匯》·【明】蓮池大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