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快樂與否絕不是外面的東西,快樂不是擁有得多,而是計較得少。計較得多,就一定不是快樂的人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有時候我想到上一輩的人,他們是怎麼撐過來的?我們這些年輕人現在那些辛勞真的是微不足道。結果付出的那麼少,抱怨是上一輩的不知道多少倍,你說這其中的差異在哪?在人生態度。上一代的人有道義,所以該他做的事情無怨無悔。我們這一代人沒道義,特別會計較,付出一點就很多埋怨、抱怨出來了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在每一天處事待人接物當中,都能為人著想,都能盡心盡力去做,這個善就是圓滿的了。我們在行善的時候,但求盡心,不要去比較大小。哪怕走在路上看到一個紙屑,我們都是馬上去把它撿起來。善沒有大小,對自己來講,行善絕不是做給別人看的。在人家沒看到的時候,我們任何小善都能做到,這個纔是真實的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孟子講,人生有三樂,那給我們一個真正幸福,一個很好的方向。「父母俱存,兄弟無故」。人時時跟父母兄弟的情感終身都如此。還有「仰不愧於天,俯不怍於人」,這一生不做任何的虧心事,一定會有那種俯仰無愧的快樂。這樣的人不會得憂鬱癥,不用吃安眠藥。第三個快樂,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」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很多人就說看到別人犯錯,心裡就很難受,每天都一直盯著別人的缺點在看,內心憤憤不平,所以在這個社會當中很多人是憤世嫉俗,每天茶餘飯後數落別人的缺點。當我們在批判別人缺點的時候,事實上我們的內心不平靜,內心憤憤不平跟學問是背道而馳,所謂「學問深時意氣平」,一個人學問愈深愈應該心平氣和.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《禮記.曲禮上》開篇就寫道:「傲不可長,欲不可縱,志不可滿,樂不可極」,這四句聖賢之教,現在人有沒有犯?「傲不可長」,人衹要傲慢心一起,就沒有辦法受教,很難再成長,而孩子從小就傲慢,這一生很難有大作為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孟子講:「聲聞過情,君子恥之。」就是一個人的名氣超過了他的德行,這是君子覺得很羞恥的事情。所以有沒有名氣,這個不是一個讀書人要去追求的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一個人對人無禮,一回到源頭,他對父母一定不恭敬。所以《孝經》講的,「愛親者,不敢惡於人;敬親者,不敢慢於人。」孝道啟發人的性德,孝心開,性德就開始流露了,所以愛敬是一個人本有的性德。假如愛敬沒有辦法提起來去對待他人,一定是孝道還有虧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愛惜身體是力行孝道。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」,《弟子規》也說:「身有傷,貽親憂」,看經文好像都是自己的事,事實上自己跟別人是互相關聯的,是息息相關的。當我們自己身體搞不好,一定會令至親替我們擔憂,我們能保護好自己的健康,也是在力行孝道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孔子在《論語》裡有一句教誨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」,父母最擔憂的就是孩子有疾病和孩子從小養成壞習慣。「疾」,我們可以當作生病看,也可以當作壞習慣、壞毛病看。愛整潔的人,身體纔不容易生病,生活有規律,也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;你做事謹慎,就不容易犯很多過失,這也是讓父母能安心、放心的另一因素.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以至於從自身來講,繼續追名逐利,不斷惡修善,可能我們造作的罪業,就奪走了我們的壽命,我們的福氣了。到時候,金錢是沒有辦法換回壽命,沒有辦法化解災難的。所以真正懂得這個道理,行孝要及時;行善,斷惡修善也要及時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由於慾望的膨脹,就必須以賺錢方式來滿足慾望,所以每天為了錢就像戰場一樣,跟別人競爭,擊敗別人,我纔有錢可賺。很多西方家庭從年輕到老都是負債生存,都是先買再說,往往當他的工作出現不穩定時,所購買的東西都將發生變化,有的房子被收回,很多大的開銷到最後付不出來,把家庭搞得一團亂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什麼是家?有溫暖的地方、有情義的地方、不分彼此的地方,那纔是家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天下要安定,夫妻相處是關鍵所在。孩子有沒有健康健全的人格,取決於夫婦的相處。夫婦恩愛,孩子就知道什麼叫道義;夫婦不和,孩子這一生就很難信人跟人能和諧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古人講得好,「敬人者人恆敬之,愛人者人恆愛之」,我們首先要恭敬別人、愛別人,自然能夠感得別人愛敬我們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「欲不可縱」,玩物喪志,現在有很多孩子都被電視、網路遊戲害苦了,鐵證擺在眼前,但是父母、老師、社會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。「志不可滿」,現在的孩子沒有志向,常常游手好閑,覺得好無聊。「志當存高遠」,一個人應該有高遠的志向,有了志向的人生才會過得很充實,才會時時覺得要提陞自己.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孔子說:「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」什麼意思?如之何就是怎麼辦,怎麼辦?一個人遇到什麼事情不會想怎麼辦?該怎麼辦?不會主動解決問題,沒有這個態度的話,那夫子說,我也拿他沒辦法。為什麼?「天助自助者,天救自救者,天棄自棄者」,自我放棄誰也幫不上忙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有些孩子從小學了英文,學了一些才藝能力,長輩就帶著他到處表演,這在孩子小小的心靈會覺得自己怎麼樣?「大人都給我拍手,大人還說要跟我學習,我好厲害!」好話聽多了,建議的言語就聽不進去,當然越大越退步。這樣的體會,我也是從自己和他人的身上看到的,所以,稱讚人要用理智,要用智慧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我們勸導別人沒有效果,就要理解問題不在對方,而在自己。我們處處反省自己,那勸誡別人的智慧就會愈來愈高,別人就會感受到我們的真心誠意,一定會轉過來。我們要抱持一個態度,假如別人不聽我們的勸告,是因為我們「德未修」,所以「感未至」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要讓孩子因馬虎誤事而承擔責任。我們幫孩子收拾他的過失,他就會覺得往後都有人幫他。他以後娶太太,你要幫他籌錢;他要買房子,你也要為他安排。你要幫他到什麼時候?這樣的人生會累死。可能你眼睛要閉上的時候,還在想幫孫子買什麼東西!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要從這裡下手。 有個小孩在家裡從不掃地,一位長者就對他說:"你家裡這樣髒,為何不掃一掃?"他就說:"我的手是用來掃天下的。"口氣大不大?很多小孩也說以後要當大官,要當大企業家,結果他的房間亂七八糟.連自己的屋子都掃不好,豈可掃天下?同理,連個屋子都整理不好,如何去當企業家?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「驕」是驕傲,傲不可長。人一驕傲,不但學問上不去,無形中也斷了自己貴人的因緣。一個有道德、有學問的人喜歡交往什麼樣的人?謙虛的人!你衹要傲慢,這些人就會離開你了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父子之間一定要講誠信,假如你隨便答應孩子,後來又反悔,那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會下降,所以父母對孩子要言出必行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講話最容易積福,也最容易折福。所以話到口邊留半句,想一想,這個是為後代謀福利了再講;講出去有傷仁厚,那就不要講了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道在哪裡?道絕不是高深莫測,道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。孝心是道,真誠心是道,恭敬心是道,仁慈之心是道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「人」是什麼?主要是指人心。它是不能分開的,人心一善,身體健康,然後風調雨順。福地福人居,這個人善良,這個地方都受好的影響。人心一惡,什麼癌癥都有,三十年前哪有這麼多癌癥?結果現在這些疾病越來越多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中年要造福,在家庭中,夫妻和睦,孝順父母,以培養孩子的德行根基;在社會、工作上,盡心盡責盡力,這就是中年造福。晚年享福,在晚年,父慈子孝,子女成才,兒孫滿堂,身心健康,盡享天倫之樂。晚年享福纔是真正的福報,這也是人生的真正智慧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人生要時時拓寬自己的心量,用一分寬恕的心去對人。當我們覺得煩惱很多,看誰不順眼,看誰又很難受的時候,問題絕對不在別人,問題在自己。你衹要心量一拓寬,障礙就去除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「見不賢而內自省」,我們現在因為學傳統文化學的比較晚,成年才學,所以有時候看不到問題。這叫習氣使然,渾然不知,發覺不了。當局者迷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當看到別人的問題,馬上迴光反照,我有沒有跟他同樣的問題?見賢思齊,見不賢而內自省.所以好也是習慣,壞也是習慣,等這個不好養成習慣,再拉就累了.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一個人的痛苦,根源在哪?在迷惑、不明事理,他思想錯誤是他痛苦的根源。「知足常樂」,知足的人就不痛苦了,貪心的人給他再多的東西,他還是痛苦。所以唯有透過教育,讓他轉迷惑為覺悟了,他纔能根本解決痛苦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好的習慣要從小培養。 孩子做人做事的能力,一定要從小紮根。一些成功的企業家都有火眼金睛,一眼就能看出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態度。有人覺得:「我有大學、碩士文憑就可以找到好工作」,但假如他做人處事不好,很難被優秀的企業家錄用.為了孩子往後有機會到一個有前景的企業工作,現在就要為孩子打好根基.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面對自己的習氣、慾望的時候那就要剛,沒得商量,就像毒蛇嚙指,接下來,下一個念頭,怎麼樣?剛好佩了一把寶劍,唰!就要把它砍斷,不然它就要傷及你的身命了。相同的,習氣放縱了就要傷及我們的慧命。一個人為什麼不能夠成就學問?都是因循茍且,不肯面對嚴重的習氣,才變成這樣的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人這一生最幸福的就是有好的父母,好的兄弟姐妹,你這一生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、困難,衹要回到這個溫暖的家,馬上煙消雲散,他們是毫無保留的幫助我們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財色名食睡這些慾望得到滿足,那好比是刺激,它不是真正的喜悅,真正的喜悅是人內心當中契入本善而感到無比的歡欣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現代人講話講得很快,好像見到人就是一見如故,話停不下來。一個人要改變自己急躁的個性,就要從說話開始,這是最簡單的方法.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沒有學禮的人,他的人生就會增加很多阻力,因為一失禮,人家就不會幫助他,甚至於還會障礙他。假如我們時時處處都對別人很有禮貌,就會增加很多幫助我們的助力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我們交朋友,道義是本,利益是末。現在好像都有利可圖了,才有這個關係;沒利可圖,變成陌生人了。那這樣,朋友之間那個情義就非常淡薄了。我們就體會不到古人講的一句話,「人生得一知己,死而無憾!」什麼味道?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西方不講求孝道,孩子成年以後,跟父母的聯繫就少,當父母晚年時,幾乎就失去聯繫。如果孩子來看他一次, 老人家會說:「我好高興,我的兒子還沒有把我忘掉。」我們聽到這樣的話,內心覺得非常可悲,做人連孝道都忘了,一生汲汲追求的衹是物質享受,這樣的人生太空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