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化社
「善惡到頭終有報,只爭來早與來遲。眾生造業,其報有三。一者現報,今生即受是也;二者生報,第二生受者是也;三者後報,第三生及十百千萬生受者是也。故世之造善得禍者,前生之惡熟也。造惡得福者,前生之善熟也。始福終禍,善心退也。始禍終福,噁心悔也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「念佛當從朝至暮,從暮至朝,行住坐臥,語默動靜,穿衣吃飯,大小便利,一切時,一切處,令此一句洪名聖號,不離心口。若盥漱清淨,衣冠整齊,及地方清潔,則或聲或默,皆無不可。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,及至穢污不潔處,只可默念,不宜出聲。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陳錫周居士書
 

 
弘化社
「氣忌盛,心忌滿,才忌露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世間愚人,不知因果。見為善而得禍,便謂善不可為。見作惡而得福,便謂惡不可戒。不知禍福之來,有近有遠,遲早不定。須知善人得惡報,若不為善,其惡報當更甚。由作善,而惡報隨之減輕。惡人得善報,若不為惡,其善果當更大。由作惡,善報亦隨之減輕矣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楊宗慎居士書
 

 
弘化社
「每每聰明人,均屬矜誇暴露,尖酸刻薄。其心絕無涵蓄。其人非坎軻終身,必少年夭折。凡居心行事,必須向厚道一邊做。厚則載福,薄則無福可得。若再加之以刻險奸巧,則便如山峰峻峙,任何雨澤皆不受,任何草木皆不生矣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徐書鏞書
 

 
弘化社
「人的一家,都有神明鑒察。灶神掌人一家的命,罪過是瞞不過的。每到月終,直奏上天。可嘆愚人不知利害,以為瞞過了人眼,便起邪僻心、做苟且事。哪曉得人可瞞,天不可瞞。巡查在身的、在家的鬼神,機密哪有不曉?凡起一念頭,務要刻刻畏懼,常怕得罪天地神明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直講》
 

 
弘化社
「《易經》中替宅心仁厚的有德之士籌謀,專談如何趨向吉祥、避開凶險的道理。如果說上天所定的命運是固定、不可改變的,那麼如何可以趨吉避凶呢?《易經·坤卦》上說: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。」你是否能信得過這個道理呢?!」輯錄《了凡四訓本義直解》
 

 
弘化社
「持誦經咒,貴在乎誠。縱絕不知義,若能竭誠盡敬,虔懇受持,久而久之,自然業消智朗,障盡心明,尚能直達佛意,何況文字訓詁與其意致。否則縱能了知,由不至誠,只成凡夫情見,卜度思量而已。經之真利益真感應,皆無由得。以完全是識心分別計度,何能潛通佛智?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徐書鏞書
 

 
弘化社
「從古以來,無有一人不被生死吞卻。且莫說從古,只說有生以來,迴思十年二十年前,親戚朋友死去多少?莫說他人,只說自己。現前四大色身,妄認為我,從朝至暮,種種愛護、種種資養。他卻漸漸消殞,不覺不知。臨命終時,只覺得手忙腳亂,與落湯螃蟹相似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「清貴容,仁貴斷。勿施小惠傷大體,毋借公道遂私情。處忙更當以閑,遇急更宜從緩。無事時莫忘防檢,有事時須要耐煩。勿以成心而蓄疑,休執己見而拒諫。分數明,可以省事。毀譽忘,可以清心。正直可通於神明,忠信可行於蠻貊。人品至此,方可言正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「輕賤本國各種貨物,貴重舶來各種貨物,把全國的金錢,通通輸送外國,此乃不循天理,不順人心之大者。使人以我之金錢,制軍火以打我。是知好用外貨者,皆不能不負召人打我之罪。今後痛改前非,學甘地之不用外貨,則金錢少輸出,而國富強矣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戰德克居士書二
 

 
弘化社
「論人,須帶三分渾厚。非直遠禍,亦以留人掩蓋之路,觸人悔悟之機,養人體面之餘,猶天地含蓄之氣也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損害已生下來的小孩,墮掉仍在胎中的胎兒,在天律中與故殺人命等罪。犯此,必受慘禍。人的身體至為尊貴,得到人身,更是非常的困難。佛說,人當出生的時候,諸天的天神稱慶,可以說是驚天駭地,尊貴得難以形容。物命至為微細,尚且要放生戒殺,況且是兒女啊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直講》
 

 
弘化社
「譬如見到理所當然的善事,卻不能積極、勇猛地去做;或是遇到有人需要救助,但心中卻常起是否應該去做的疑慮,未能果決地付出行動;有時自身雖然勉強地行善,卻還說些尖酸刻薄的話。雖然做了一些功德,但若拿來抵過,恐還是不夠,每天的光陰還是等於虛度了!」輯錄《了凡四訓本義直解》
 

 
弘化社
「世間所有,若根身(即吾人之身),若世界(即現所住之天地),皆由眾生生滅心中,同業(世界)、別業(根身)所感,皆有成壞,皆不久長。身則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界則有成、住、壞、空。所謂物極必反,樂極生悲者,此也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與胡作初居士書
 

 
弘化社
「忍與讓,足以消無窮之災悔。古人有言:「終身讓路,不失尺寸。」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念佛之人,當吃長素。如或不能,當持六齋,或十齋。由此漸減,以至永斷,方為合理。若尚未斷葷,切戒在家中殺生。因家中常願吉祥,若日日殺生,其家便成殺場。殺場,乃怨鬼聚會之處,其不吉祥也大矣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一函遍復
 

 
弘化社
「不得已欠下他人的貨財,本該急圖償還,反而願他身死,希圖謀賴。歷看果報,今世負財,來世做狗馬牛償還的最多。善人生平從不負人、不負托、不負約,若說財貨,更是受人的恩惠了,不但要還他的物,尤要報他的德處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直講》
 

 
弘化社
「激之而不怒者,非有大量,必有深機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命是由自己造作的,福也是由自己求得的。佛教經典裡面就說過:「想要求取富貴,就一定能得到富貴;想求生男女,也會如願;若要祈求長壽,便能達到長壽。」妄語是釋迦牟尼佛制的根本大戒,諸佛菩薩難道會講話騙人嗎?!」輯錄《了凡四訓本義直解》
 

 
弘化社
「願世之發善願者,勿吝財而中止,勿畏譏而自疑,勿牽於私慾而少於剛斷,勿安於小成而自足,勿妄希高遠而不務實修,勿因事大而畏難,勿因善小而忽略,勿以事冗而推諉,勿矜惜名節而不救患難,勿空為美言而實行不副。凡遇一切善事,皆歡喜行持,委曲成就而後已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「務要日日知非,日日改過。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無步可進。天底下聰明才智優秀的人很多,他們之所以不能夠修養德行,所行之事無法得到發展的原因,衹是因為沿襲過去的習氣不肯改變,讓自己得過且過,以至於耽擱了他們的一生!」輯錄《了凡四訓本義直解》
 

 
弘化社
「男子娶妻做室,或因妻柔弱便欺凌他,或因阻嫖賭,便怨恨她,此不和其室之輩少有善終。丈夫是婦的天,終身依靠,何可不敬?不敬丈夫便是悍婦,婬蕩的婦,家門大不幸。善人齊家,要在結夫婦的恩義,做男的教他和好結髮,做女的教他敬重丈夫,夫婦和而後家道昌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直講》
 

 
弘化社
「先益後損,則恩反為仇,前功盡棄。先松後緊,則管束不下,反招怨怒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寬厚者,毋使人有所恃。精明者,不使人無所容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,便是損陰騭處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【衣食豐足,家庭和睦,福壽綿長。】無顧慮,無希求。發心至真切,用力至肫摯,自然成就至超卓。印造經像之事,以如是肫切懇摯,至誠格天,至心奉法之人為之,雖不計功德,而所得功德,實無限量。一念之善,一文之細,皆不虛棄,皆有無量勝果!——輯錄《印造經像之功德》·印光大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人有勢不可使盡,有福不可享盡,貧窮不可欺盡 。此三者,乃天運循環,週而復始。一日行善,福雖未至,禍自遠矣。一日行惡,禍雖未至,福自遠矣。行善之人,如春園之草,不見其長,日有所增;作惡之人,如磨刀之石,不見其損,日有所虧。損人利己,切宜戒之!」引輯《太上感應篇直講》·東嶽大帝訓
 

 
弘化社
「行己恭,責躬厚,接眾和,立心正,進道勇。擇友以求益,改過以全身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事事難上難,舉足常虞失墜。件件想一想,渾身都是過差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欲論人者先自論,欲知人者先自知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印光大師曾盛讚《金剛經》云「受持四三二一句者,功德難宣,持全經者,又何待言。是以自古至今,人多讀誦,其頓悟自性,徹證唯心,生預聖流,沒歸安養者,何可勝數。其次則消除罪業,增長善根,轉禍為福!」
 
弘化社
「聰明者戒太察,剛強者戒太暴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【能為一切眾生,種植善根!】吾人生生所經過之時代,在在所接觸之萬類,一一皆與我有緣。一一眾生至靈妙之心地,皆可作為自他兼利之無上福田。我既於一一眾生心田中,散播福德種子。無邊勝福,即締造於此印造經像,宏法利生之一真心中矣!——輯錄《印造經像之功德》·印光大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【心得安慰,日無險事,夜無惡夢,所作吉利。】塵世多眾,十之七八,在驚憂疑悶懊怨痛苦中。吾人一生,十之七八,在驚憂疑悶懊怨痛苦中。況乎欲心難饜,有如深谷。無事自擾,不風亦波。身為苦本,佛法善滅諸苦本。彼印造經像者,諸障雪消,心安神怡!——輯錄《印造經像之功德》·印光大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《遺教經》曰:「多欲之人,多求利故,苦惱亦多。少欲之人,無求無慾,則無此患。」若欲脫諸苦惱,當觀知足。知足之法,即是富樂安隱之處。知足之人,雖臥地上,猶為安樂。不知足者,雖處天堂,亦不稱意!故人能推多取少,自然心地平夷。對境無侵,常行知足。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「惡莫大於縱己之欲,禍莫大於言人之非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念佛,須心中念得清楚。口中念得清楚。耳中聽得清楚。即不開口心中默念,亦須字字句句,聽得清楚。以心一起念,即有聲相。自己之耳,聽自己心中之聲,仍是明明朗朗。能常聽得清楚,則心歸一處。故眼也不他視,鼻也不他齅,身也不放逸,故名「都攝六根」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夏壽祺居士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