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敏上師
【不能向煩惱妥協】雖然暫時煩惱的勢力大,你還在它下邊,被它征服了,(但)你咬牙切齒的說:「總有一天要勝過你!」這個心生起來之後,總有一天,煩惱會給你降伏。如果「哎呀,沒有辦法了……」,那就完了,你沒有志氣,永遠斷不了煩惱了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掃佛堂 更要掃心】我們唸經的時候,都要迎請佛來,所以要(把佛堂)打掃乾淨。不但是掃外邊的,還要掃自己心裡的煩惱。外邊很乾淨,自己心裡煩惱充滿的,佛來了你怎麼好交待?所以,不但外面要掃乾淨;還要用智慧的掃帚,把自己、一切眾生的過去煩惱業掃乾淨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要發精進的話,苦幹、蠻幹是不行的,一定要生起意樂心。】有的人就是拚命地蠻幹,弄得身也苦、心也苦,焦頭爛額的,可意樂心沒有生起來,結果一無所得,就退了。這樣子精進沒有用的。精進要起來,決定要有欲,這個是善法欲,學法的,法上的樂。這個起來之後,精進自己就來了。
 

 
智敏上師
我們在這一年裡要好好髮願,自己列一個計劃,在持戒、修禪定、或者學教方面,要得到怎樣的成績,到年終的時候看看能夠達到多少。再一個,利他方面要好好地發心。有些宗教在社會上利益人的事情做了很多,我們佛教是大慈大悲的,但回想一下對社會作的貢獻,實在太少,比起來就感到很慚愧了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中彩非偶然】今天你買彩票發財了,並不是說無緣無故,你買個彩票就發財了,是過去你培下那個福報,該是要發財的,你纔買得到發財的彩票。如果你過去沒有佈施供養,你把彩票買完了,你還發不了財。這是從善惡上看的,沒有投機取巧的。
 

 
智敏上師
有位居士發心為寺院做事,現在遇到了困難打算退縮了,這個要不得的.我們說做事遇到困難是歷境練心,困難衝過去了功德就更大的,不要退。
 

 
智敏上師
〖真懺悔就要防護將來〗愚癡的人,因為煩惱重,就要造罪,造了罪以後,以為衹要懺悔懺悔就清淨了,將來犯不犯不管的,那個沒有用。我們看到有些人做了些事情,「啊!懺悔懺悔懺悔」,只會說句話,這個真懺悔嗎?那談不上。你一定要將來決定不犯的心有了,才談得上懺悔前面的。
 

 
智敏上師
馬路上碰到有人跟你要錢,有些人看是年紀輕的,他就不但不給,還罵他一頓:你年輕輕,自己不勞動,跑到這裡跟我要,怎麼好意思啦?這個對菩薩戒不大合。那你給了他錢之後,好好地規勸他:「你年輕,正好去勞動,自己賺錢,何必這樣子馬路上跟人家要?這多不體面的。」這樣勸勸也可以。
 
智敏上師
【問:轉變個人習氣從哪裡下手】答:如果你們有戒律,那就從戒律下手,好好地持戒;如果沒受戒,就從十善做起,還有做皈依學處。(每天要仔細檢查有沒有犯)你越是不想做,越是偏偏要做,天天鍛煉。慢慢地,你身口被拉住了;心也被拉住了。這樣你就有力量將來就可以調心了。
 

 
智敏上師
〖皈依體失掉的話,什麼戒都沒有了〗皈依有五種:第一次的皈依是翻邪皈依,是進佛門的皈依;五戒前頭的皈依,五戒皈依;八戒前面的皈依,八戒的皈依;沙彌戒是十戒的皈依;那受比丘二百五十戒是具足戒的皈依。每一種戒都要以皈依為基礎,沒有皈依就沒有戒。那麼如果你皈依體失掉的話,那什麼戒都沒有了
 

 
智敏上師
【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】我們要修行,第一步要走得正。有個說法:「如果初一錯的話,那就會不斷地錯下去,錯到十五直至三十。」會一直錯到底,所以,修行道路的第一步就是依止師父,首先要找到如量、合格的師,然後如法地去依止他。假使不如法依止,就會產生很多毛病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對法的重不重視是成就的一個關鍵】求法,如果變成你在前面走,人家拿了法跟在後頭跑,好像是硬要推銷賣給你一樣,那是不會成就的。不惜生命求到的法,一修就成就。所以,對法的重不重視是成就的一個關鍵。對法無所謂,對師也無所謂,當然成就是談不上了。
 

 
智敏上師
〖知他有情忿所纏,勿作讚歎勿諫誨。〗知道他這個有情心里正氣得不得了的時候,這個忿怒的心解不開的時候,你不要去讚歎他。你讚歎他,他又發脾氣了,你誨斥他、罵他更要發脾氣。這個時候,也不要去諫他,也不要教誨他,脾氣消了,才說話。
 

 
智敏上師
〖貪慾的奴役〗好像一個奴隸,要你做什麼就得做什麼,不聽話的要打,甚至於可以殺頭。那你假使貪慾蓋除掉的話,等於說這個奴隸解放了,那就自在了,什麼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來辦了。這個多麼好!你現在在貪慾蓋下邊,就是貪慾的奴隸,你什麼都聽了,給貪慾牽著鼻子走,它叫你到地獄去,你也跟了去了。
 

 
智敏上師
有的人說業障很重,修了很多時間懺悔法,怎麼還沒見效,著急得很。最好一個萬靈丹,一吃下去,問題解決了。這個業障,你造的時候造那麼深,現在要一下子弄掉,沒有菩提心,又沒有對三寶充分的信心,唸咒、念佛,當然不會那麼靈了。要有耐心,衹要你在向前進步,就一步步上去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連受七天八關齋戒,修什麼法都容易相應】受八分齋戒有什麼功德呢?《俱舍論》裡講,如果有人能夠一天一夜持不殺戒,決定不會碰到刀兵劫。下至持過午不食一條戒,也有很大的功德。這就像一個功德的器。如果受七天,能夠承受很多的功德、積纍很多的資糧,不管你去修什麼法,都很容易相應。
 

 
智敏上師
我記得五台山有一個偈:苦瓜連根苦。苦瓜,瓜是苦的,根也是苦的,那是說這個世界上,一點甜的都沒有,從根裡起,到瓜生起,全都是苦,皮也是苦,這麼樣子的苦。如果認得到這個,出離心就來了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唸經沒感覺什麼原因?】我們在唸經、念佛、還有念功德、恩德的時候,為什麼心經常處於一種沒有感覺、比較麻木的狀態呢?原因就是我們跟這個清淨的法不夠相應。因為我們的善根本來就不深厚,再加上被業障等各種障礙障蓋住了,所以就更不能產生感應了。而跟染污的法,我們容易產生感應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對佛一念極重信心,可滅無邊不定惡業】愚者聽了佛那麼大的功德,不起信心,這樣的人得不到好處。有智慧的聽了佛的功德之後,起極重的信心,這個信心一直能夠通到骨髓裡,徹底地充滿了信心。這樣的人,一個念頭極重的信心,可以滅掉無邊的不定惡業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什麼情況,做善業的力量大?】你在起嗔心的時候,去做什麼事情,這個力量就很小;而起慈悲心的時候,去做事情,這個力量就很大。雖然是同一個人(但心不同),力量也不同。所以這有很大的區別。
 

 
智敏上師
我們佛教裡邊,一切都是因果,沒有離開因果的,感什麼果,就是有什麼因...(比如)一支筆,影子決定是一根直線;如果形狀是一個勾勾圓的,影子也是個圓圈圈;如果你一個東西是歪歪扭扭的,影子也不會直,也不會圓,衹是歪歪扭扭的。這個果報就是影子,不要怪影子了,要怪原來那個東西,因造的不好。
 

 
智敏上師
有人以為,要有智慧的人去學法。智慧小的人學不進,直接去修行就可以了。這個話聽起來很對,但是,沒有學怎麼修呢?即使是念阿彌陀佛,怎麼念才能心一心不亂呢?往生西方,三輩往生都不能離開菩提心,什麼叫菩提心?菩提心又怎麼生起來?這些不學是不知道的。所以要好好地聽聞正法,好好地隨它修行
 

 
智敏上師
〖嗔蓋如欠債〗瞋恚蓋除掉之後,等於一個欠了債的人把債還清了,不但還清了,而且還有多的錢,可以養活自己家庭,那麼這樣子多自在。本來欠了一身債,天天債主來逼你,苦得很。現在,債還清了,心裡放鬆了,一塊石頭掉下去了。不但債沒有了,還有餘錢可以養活自己家庭,這個心裡的舒服也可想而知。
 

 
智敏上師
自己有資生資具、飲食等等,人家來求你要這些東西,就是要求你有的東西,你有嫌恨的心,有恚惱的心,你不給他,不佈施他,就是違犯菩薩戒。我們經常聽到那些教誡,就是說,馬路上碰到有些人跟你要錢,你多少給一點,哪怕五分錢。那就是維護這一條戒。如果身上真的沒有帶錢,那也算了。
 

 
智敏上師
佛教呢,第一個是不要消極,不是逃避世間的,就是以覺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,我們說什麼叫覺呢,就是世間上人呢,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這五條東西把我們迷住了。我們解放出來了,不為財、不為色、不為名、不為食,也不為睡。以這樣子的眼光來處世,這就是覺的眼光來處世...不追求這些,這就是覺的眼光。
 

 
智敏上師
〖貪心大就會笨〗學法學不好,主要是五蓋沒有把它去掉,尤其是貪瞋兩個蓋,這是最厲害的。貪瞋蓋大的,就會笨下去。貪心生出來,這個智慧就要劣弱,要減下去。所以說那些貪慾心盛的人,他決定要笨下去的。經常在卑鄙的思想裡邊打轉轉的話,就會笨下去,記憶力都會沒有,成了毫無用處的一個人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一多大小平,行假無三世】有人懷疑,我們這個殿,僅這麼大,十方的三寶都來,哪能容納得下呢?這點請放心,地方大小是凡夫分別心而有的,就理上來說「一多大小平」,芥子可納須彌,坐微塵裡能轉大法-輪,理事無礙,這是不思議境界,不必多疑了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某居士問:若是心中本來認為某人是錯的,但為了不損惱之,而當面違背自己的想法,稱讚之,從而隨順眾生,令之發起信解等,犯妄語否?】 答:看是為什麼目的而稱讚,為引導入正路,屬方便妄語,不犯;為諂曲阿諛等,犯妄語戒。
 

 
智敏上師
菩薩總是處處要照顧人家的心,即使辯論什麼東西,那當然要維護真理,要跟他辯。但是他輸了就輸了,不要去揭他的短處。這些都是慈悲心。
 

 
智敏上師
〖行訶責時勿過惱,先作慈意諸根靜。〗有人犯了過失,那要訶責的時候,不要過惱,不要太過分了。就是說訶責他人,適可而止,不要大發脾氣。菩薩就是要看對方的心,要如其所應地呵斥,那麼自己作意怎麼樣?要先要有慈悲心,要「諸根靜」,自己要起慈悲心,諸根要調寂、寂靜,不要現粗暴相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想開悟要做哪些?】 答:首先當然要持戒,持戒之後要修定,定了之後智慧就會開了。但是修定談何容易,前提是先把戒持起來:在家的五戒、八戒,出家的沙彌十戒、比丘二百五十戒、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問:您在文革的時候,腿被凍壞了.您沒有任何抱怨的地方,還非常的慈悲,您當時怎麼想的?】上師:佛教徒是這樣子的,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。這包括我被打了,打得不得了,差一點打死。但這個是過去造的業感的果,它不是無緣無故來的,都是有因緣的。所以說我們把這個債還清了就算了,沒有必要去算賬了。
 

 
智敏上師
【若怕果報,就不能造因】有點智慧的人,在果沒有成熟之前,會好好的抉擇:該怎麼做不感這個果?(沒智慧的人)等到果來了,哭了、鬧了——沒有用的,果已經成熟了,來不及了。菩薩聰明瞭,怕果,就不造因。因要造,果又怕受,「又要馬兒好,又要馬兒不吃草」,怎麼可能!
 

 
弘化社
「學佛者必須敦篤倫常, 恪盡己分, 諸惡莫作, 眾善奉行。加以信願念佛, 求生西方, 戒殺護生, 普度一切。如是之人, 是為善人。是善學佛, 乃為真佛弟子。若人忤逆不孝, 居心險惡, 貌雖學佛, 心與佛悖。是人生若不遭橫禍, 死亦必定墮落。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?復蔡契誠居士書
 

 
弘化社
「念佛之人,必須事事常存忠恕,心心提防過愆。知過必改,見義必為,方與佛合。如是之人,決定往生。若不如是,則與佛相反,決難感通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陳錫周居士書
 

 
弘化社
「佛法真益,要在至誠中得。非做一場面, 即能了事。修行人, 必須質直無偽真實做去, 方為實行。但修淨業人, 著不得一點巧。倘或好奇厭常, 必致弄巧成拙。所以通宗通教之人, 每每不如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有實益。故古人云:「實勝多虛, 大巧不如拙。」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周智茂居士書
 

 
弘化社
「佛在世時,一老人欲投佛出家,五百聖眾觀其八萬劫來,毫無善根,拒而不納。其人在祇園外號哭,佛令召來與之說法,即證道果。五百聖眾莫名其妙,問佛。佛言,此人於無量劫前,因被虎逼上樹,遂念一句南無佛。此一句佛,在八識田中永久不滅,故今遇我得道。 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張覺明女居士書九
 

 
弘化社
「學佛之人,先以知因果慎獨上下手。既能慎獨,則邪念自消,何至有所不如法處?若有則當力令斷滅,方為真實行履。否則學在一邊,行在一邊,知見愈高,行履愈下。此今學佛自稱通家者之貼骨大瘡。倘能「不貳過」則學得一分,便得一分實益矣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陳伯達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