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濤法師慈悲心語
讀誦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得二十八種利益,馬上慚愧反省,自己算不算善男子、善女人?這個慚愧心是修道的心,所有眾生不管是善是惡,有緣接觸到佛的經典,都有極大的利益。善男子、善女人的標準,主要是說知道自己的缺點,能修正,從善如流。人往高處爬,能保持向善,向高處去追求這也是善的。
 

 
夢參老和尚法語
學道者如果懈怠不精進,那修行就好像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還希求成佛更是困難了。所以要發長遠心保持功課不中斷。
 

 
大安法師
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?就是面對死亡的問題。臨命終時,就是我們的一生最後的交待。淨業行人,一定要面對死亡,超越死亡。怎麼超越呢?就是完全仰靠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來幫助我們超越。
 

 
大安法師
我們要做種種佛事,無非是消災延壽、祈福、超度,要知道做種種佛事,你真的一心念佛功德最大。不要以為念佛好像只求往生有效果,其他的作用不大。念佛,佛號是萬德洪名,萬德就是你做一切佛事的功德,一句名號完整具足,一法具足一切法。
 

 
濟群法師
問:有沒有快速靜心的「秘訣」可以和大家分享? 答:秘訣是:無所得。現象忙,內心不忙。根據當下的狀態去做,但不執著結果。再加上每天禪修,定期回到阿蘭若處調整。總體來說,係統的自我保護功能很好。
 
夢參老和尚法語
數出入息是修定的方法,一至十,又回來一至十,如果稍有雜念,數字就錯了。你必須專注這一境,把你的心定在數息上,就不會再尋求其它妄念。
 

 
大願法師
上天不會給我們快樂和痛苦,快樂和痛苦衹是取決我們自己的觀念,有局限的時候,我們就有很多的痛苦和障礙。
 

 
大安法師
《法華經》說一定要坐如來座,披如來衣,入如來室。入如來室是什麼?大慈悲是;披如來衣是什麼?忍辱是;坐如來座是什麼?諸法空,空性是。
 

 
夢參老和尚法語
今生的吉凶禍福是由你過去的業因決定,過去的因得到今生的果。而且吉人處惡地,惡地也變吉了,惡人處吉地,吉地也變惡了。一切在人,不在處所。所以我們衹要好好修行就對了。
 

 
大願法師
情緒、精神因素導致的疾病是第一位的,因此我們要學習禪的智慧來放鬆身心,做心理的美容。
 

 
濟群法師
洗腦,似乎是貶義詞。但如果能被智慧洗腦,清除錯誤觀念,不良情緒,這種人卻是幸運的。
 
大願法師
連父母都不孝順,違背性德,就算是每天三炷香,神明也不會保佑。
 

 
星雲大師
佛教說的「無」很好,所謂「有心栽花花不開,無意插柳柳成蔭」。有相、有對待、有人我,就與真理不相應;無相的、無對待、無我的,就與真理相應了。好比我們在社會上有一些是是非非,什麼人障礙你,不要緊,我無瞋恨、無報復心,把自己安住在「無」裡面,就會很有力量。
 

 
大安法師
如果發了通途的菩提心,對淨土法門沒有聽聞,不發願,也是不能往生的。所以通途的菩提心是不是發,不是往生的前提,深信切願永遠就是往生淨土的主要要素。
 

 
大願法師
不要以境界和外在的成就來判斷一個人的價值,來判斷生命的價值,而是以內心智慧的開啟來肯定自己的人生。
 

 
益西彭措
四種「無」相——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,是《金剛經》的核心。比如「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其實就像憨山大師所說,衹要諦觀「無我」,其餘三種相自然寂滅。
 

 
星雲大師
如何才能消災免難呢? 要存好心善念; 多做慈悲善事; 經常反省認錯; 不斷懺悔滅罪。
 

 
達真堪布
隨時隨地,憶念他人的功德,觀察他人的善根和福德,即使不唸經、不唸咒,只隨喜,就能獲得與他人同樣的善根和福德。
 

 
天台子達照
《生與無生》:古德說「生則決定生,去則實不去」。就是指生即無生,無生不妨決定往生。現實世界的萬物生生不息,實質上都是無我無生大空性,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無所有,事物的現象都是緣起和合的關係。如果看到現象和本質的矛盾統一,那就明悟因果絲毫不爽和本性空寂無我的真相了!
 
達真堪布
聞思就像雙目,修行就像雙足,這兩個條件都具足了,才能到達目的地。
 

 
大願法師
如果有一個人不孝順父母,那他就算有福報都很快會消散,所以孝順父母可以令我們增長福報,這些是種福報的種子。
 

 
大願法師
茶葉在沸水中,才釋放出深蘊的清香,生命也在遭遇挫折中,溢出智慧和慈悲的馨香。
 

 
夢參老和尚法語
一般世間的病可以找醫生治,煩惱病得自己醫。因緣是自己創造的,福德是自己修的;罪業是自己做的,善根是自己種的。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》
 

 
大願法師
幸福三步曲:第一,堅信幸福在自己手中。第二就是不要貪得無厭。第三就是學會為他人高興。
 

 
星雲大師
被君子責罵批評,反省自己的錯誤而改進;被小人責罵批評,不與他一般見識而較真,如此什麼怒火也就不會燒起來了。
 
益西彭措
衹要還有「我」,就必定有「他」,由此會出現自他對立的情況,這樣就沒辦法完全放下自己,無條件地利他。如果真正通達了無我,知道根本沒有「自我」,自然能夠徹底地放開,就會敢於犧牲自己,利益別人。
 

 
濟群法師
在人生舞台上,每個人都投入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,起先是父母的孩子;後來又成為孩子的父母。與此同時,還擔綱著形形色色的職業身份、社會身份。在這場無休止的連續劇中,我們有著演不完的角色。即使眼前這個角色命終,不過下場片刻,又會換上另一副面目登台。
 

 
大安法師
怎麼獲得阿鞞跋致?龍樹菩薩概述為兩種,一種是靠自力獲得阿鞞跋致,如步行到達目的地;一個是靠佛力,以信心作方便,快速得到阿鞞跋致,就好像乘船,順風颺帆乘船則樂。
 

 
益西彭措
世間善法裡雖然沒有無我的教法,但完全隨順無我之道。像忠、孝、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等,就是要壓伏「我」,減少對「我」的執著。比如愛國家勝過愛自己,就叫做「忠」;愛父母勝過愛自己,就叫做「孝」;愛他人勝過愛自己,就叫做「仁」;愛朋友勝過愛自己,就叫做「義」;心裡尊重別人,就是「禮」。
 

 
夢參老和尚法語
如果生活中過的很愉快,我們應當感謝自己的過去。因為你過去作了很多善根,今生自然就享受福報。過去你無意傷害到別人,自己還不知道,你今生也會受別人的無意傷害。一切都是遵從因果規律。所以求人不如求己,為了來生的安樂我們今世要繼續精進的修善改惡。
 

 
大安法師
少康大師號稱是後善導,他早年也不是專修淨土的,宗門教下都涉獵,衹是有一次在大殿裡面看到一卷文字放光,他一看原來是善導大師的《西方化導文》,他心裡就默默地禱告:如果我跟淨土有緣分的話,希望這著作再放光。這一禱告,就又放光,他非常感動,就發了一個誓言,決心不改變,專修淨土。
 

 
天台子達照
《次第不次第》:凡事都有順序,凡事都有整體。凡是想要成就菩提大事、利生好事者,須先明瞭整體,即是頓悟本性;然後知所順序,即是次第除習。因此,頓悟無次第,一了百了;實修次第盡,漸增佛智慧!
 
大安法師
我們的依報就是我們的環境,跟我們正報的身心是不二的。不二是建立佛法的一個基本的觀念,就是三界唯心、萬法唯識,外面的環境是我們的心識變現出來的。
 

 
大安法師
善言、善行是一個人比較難以做到的。他本能的衝動都是比較惡的,比較自私的,損人利己的。如果他要做到一個善行、善言,這要克服很多困難。但正因為難, 「難能」就「可貴」。所以對他人做的善行,哪怕衹有一絲毫,你也要去傳播,去讚揚,他受到這種讚賞,就會更努力地去行善。
 

 
夢參老和尚法語
魔從哪裡來的?不是從外頭來的,而是內心的魔。看著好像外邊境界相來的,實際上是你自己。怎樣對待他呢? 佛來佛斬,魔來魔斬,如是對治、降伏魔,任何境界不理它就好。一切境界相當體即空不執著它,這樣法身就活了!
 

 
大安法師
佛的本懷是要稱性宣說一乘法的,但是眾生沒有辦法相信,沒有辦法理解。也就從這樣的實相一乘法裡開出二乘、三乘,乃至五乘佛法,這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的施設。佛在這個過程當中,不是說預備了要講什麼,佛是無念的,是不動的,他的一切教法也是順應眾生的心識、根機、好樂來施設的。
 

 
大願法師
不用抱怨你的工作不好,更加不要抱怨你的配偶不好,如果要抱怨,只抱怨你的心迷,心沒有提陞。
 

 
星雲大師
有人覺得《金剛經》一開始就講吃飯、穿衣、走路等日常瑣事,他沒有體會到「食時著衣持缽」是持戒、「入舍衛大城乞食」是佈施、「次第乞已」是忍辱、「飯食訖,收衣缽、洗足已」是精進、「敷座而坐」是禪定,有了佈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,就是般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