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化社
「每至夕陽,默檢一日所為。若不切實煅煉身心,便虛度一日。流光可懼。所以要惜分陰者,不使邪思妄念,瞬息據我靈府。先儒入敬法,整齊嚴肅,常保持清醒,收斂不容一物。今日我輩胸中,勞勞攘攘,千萬物俱容在此,豈止一物?!若要免此,須心不昏昧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「殺業之結,唯食肉最為酷烈。人之一生,不知殺幾百千萬生命。只圖悅我口腹,何計彼之苦痛。雖則弱肉強食,任我所為,然彼怨恨之毒,蘊之於八識田中,生生世世,互相殺戮,此根不拔,殺劫難轉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放生徵信錄序
 

 
弘化社
「人生世間,不可無所作為。但自盡誼盡分,決不於誼分之外,有所覬覦。士農工商,各務其業,以為養身養家之本。隨分隨力執持佛號,決志求生。凡有力能及之種種善事,或出資,或出言,為之讚助。否則發隨喜心,亦屬功德。以此培植福田,作往生之助行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張純一居士書
 

 
弘化社
「《華嚴經》云:「閻浮提內,五濁眾生,不修十善,專造惡業,殺盜邪婬,妄言綺語,惡口兩舌,貪鎮邪見,不孝父母,不敬三寶,更相忿爭,互見毀辱,任情起見,非法謀求。以是因緣,刀兵饑饉,疾病死喪,人禍天刑,種種受報。」可見總是自業所招,非由他作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【夜叉惡鬼,不能侵犯。毒蛇餓虎,不能為害】慳貪丑行,為墮落鬼道之深因。嗔火無明,為降作毒蟲之徵兆。結怨多生,尋仇百劫。惡緣未熟,任爾逍遙。時會已來,憑誰解救。孽由自作,事非偶然。修士惕之。印造經像,豫行懺罪。於是縱有惡緣,悉皆消釋!——輯錄《印造經像之功德》·印光大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一不殺生。二不偷盜。三不邪婬。四不妄言。五不綺語。六不兩舌。七不惡口。八不慳貪。九不瞋恚。十不邪見。若持而不犯,則為十善。若犯而不持,則為十惡。十惡分上中下,感三惡道身。十善分上中下,感三善道身。善因感善果,惡因感惡果。決定無疑,絲毫不錯也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》·嘉言錄
 

 
弘化社
【常得吉神擁護!】一切瘟疫水火寇盜刀兵牢獄之災,悉皆不受。人間種種惡報,無往而非,多生惡業所感。一念之善,力可回天。修行善業,而從最方便易行之印造經像之殊勝功德上作去。其感動吉神,而蒙護衛,此中實有相互獲益之關係。——輯錄《印造經像之功德》·印光大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俗務糾纏,無法擺脫者,正當糾纏時,但能不隨所轉,則即糾纏便是擺脫。如鏡照像,像來不拒,像去不留。若不知此義,縱令屏除俗務,一無事事,仍然皆散妄心,糾纏堅固,不能灑脫。學道之人,必須素位而行,盡己之分;如是則終日俗務糾纏,終日逍遙物外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徐書鏞書
 

 
弘化社
「西域戒賢法師,由宿業故,身嬰惡病。其苦極酷,不能忍受欲行自盡。適見文殊、普賢、觀世音三菩薩降。曰:「汝往昔劫中,多作國王,惱害眾生,當久墮惡道;由汝宏揚佛法,故以此人間小苦,消滅長劫地獄之苦,汝宜忍受。」又如造惡之人,現得福報,皆是前因後果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周頌堯書
 

 
弘化社
「律己宜帶秋氣,處世須帶春風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以仁義存心,以忍讓接物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只需常有懼心,退一步做,見益而思損,持滿而思溢,則免於禍!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美色人人愛,皇天不可欺。我去婬人婦,人來婬我妻。此昔人之垂戒也!楊幼青誦之曰:「見他色美,方起念欲私,即作人見我妻女起心引誘想。」易地相觀,邪心頓息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「盛喜中勿許人物,盛怒中勿答人書!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眾生惡習難拔,作諸不善。茫茫業識,膏火相煎,日失一日,奪算至盡,死有餘責。淪入地獄,餓鬼畜生,三惡險道,業報無窮,苦輪無已。熟言一死便了,更無餘事?人身易失,定業難逃。莫教一日換了皮,縱有千佛亦難救。惟望深信不疑,趁一息尚存,可懺彌天之惡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「或背倫常,或無情義,或害人殺物,或尖刻澆薄,或使氣狂性,或狂妄愚行,或欺心利己,或好色貪財,或鄙吝奢華,或口過意惡,或陰謀使乖,或怠惰觸犯。今人心昏眼翳,犯了過惡也不自覺察,更或自道快暢。哪知鬼神暗察,隨其輕重奪其紀算,算盡則死,絲毫不漏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直講》
 

 
弘化社
「以和氣迎人,則乖沴滅。以正氣接物,則妖氛消。以浩氣臨事,則疑畏釋。以靜氣養身,則夢寐恬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世人口業有四,惡罵為最。經云:凡夫毒熾,恚火常然。觸境生瞋,逢緣起障。所以發言一怒,衝口燒心,損害前人。痛如刀割,多所中傷,苦惱無量。假令眾生,身雖無過,不慎口業,亦墮惡道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「須知世間萬法,悉皆虛假,了無真實。如夢、如幻、如泡、如影,如露、如電、如水中月、如空中花、如熱時焰、如蜃樓海市。唯自己一念心性,亙古亙今,不變不壞。修行人當看破世相,捨迷染緣,隨悟淨緣,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,永出六道之輪迴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與衛錦洲居士書
 

 
弘化社
「色之一業,人情易犯,比貪殺等事,百倍難制。故其敗德取禍,亦比他事,百倍酷烈。人之於色,當入眼之時,此心一動,而思之慕之貪之求之之念,固結於中而不可解。當立地起念,立地奮勇。一刀斬斷,勿著一些游移,勿容一毫情念。天堂、地獄,一時立判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【愚者轉智,病者轉健,困者轉亨!】夙生肆口謗法,肆意譭謗有德之人者,還得多生蠢愚報。夙生恣殺牲禽,助成他人兇殺之業者,還得多生惡疾報。夙生貪慾無厭,不肯周急而解囊者,還得多生貧窮報。流佈佛經,莊嚴佛像之無上功德者,過去積罪,自然逐漸剷除。——輯錄《印造經像之功德》·印光大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一動於欲,欲迷則昏。一任乎氣,氣偏則戾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人的一生,都有神明鑒察。三台北斗星神,在人頭上,日夜盤旋,凡暗室虧心,總是瞞不過的。見人罪惡,便登寫簿冊,削除了人壽,祈禱終歸無益。人的一心,都有神明鑒察。三屍神,住在人身裡,凡心頭意語,總是瞞不過的。每逢庚申上到天曹,據實相告人的罪惡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直講》
 

 
弘化社
「人褊急,我受之以寬宏。人險仄,我待之以坦蕩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面諛之詞,有識者未必悅心。背後之議,受憾者常若刻骨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【夙生怨對,咸蒙法益,而得解脫,永免尋仇報復之苦!】人間一切爭持嫉妒詐欺誣陷掠奪殘殺等種種構怨行為,莫不起因於自私自利之一念。佛法破除我執,印造經像,普益人間,為不可思議之法施功德。法雨一滴,熄滅怨對之嗔火而有餘。化仇而為恩,轉禍而為福。——輯錄《印造經像之功德》·印光大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蓋世功勞,當不得一個矜字。彌天罪惡,當不得一個悔字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無善不福,無惡不禍。善惡之報,有在其身者,有在其子孫者。有現世惡人,夙福成熟,應受禍而轉受福者。有現世善人,夙罪成熟,應受福而轉受禍者。待至前世之福禍受過,則今世善惡之報,方悉一一受之。此特遲早先後而已,非謂善惡報應有差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「瞞心昧己,在暗僻中做貪利邪婬,損人等事,最是暗空虧心的惡!善人生平做事,件件可以對人說。哪怕是積陰德,也不是故意去揀人不見聞的善事做的。雖然件件是陰德,卻是光明正大,都不是瞞人的。衹要日日這樣善做,不求人知,常憂不足,便是積陰德。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直講》
 

 
弘化社
「報遲則息必倍。一世二世至於三四五世,是天地償限大數。古人曰:「造作善善惡惡,報應如影隨形。莫道造惡不報,直待惡貫滿盈;莫道修善無應,直待善果圓成。」曰:「假使百千劫,所作業不亡,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。」是知三界苦樂六道升沉,皆由自心感召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「嚴著此心以拒外誘,須如一團烈火,遇物即燒。寬著此心以待同群,須如一片春陽,無人不暖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易喜易怒,輕言輕動,衹是一種浮氣用事,此病根最不小!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水陸空行一切眾生,無一不知疼痛苦樂。無一不知貪生怕死。無一不是吾人無量劫來之父母兄弟姊妹妻子朋友親戚。無一不能於未來世圓成佛道。但以宿世惡業,墮於異類。固宜深生憐憫以護持之,令彼各得其所。何可以強陵弱,或以智取,或以錢取,令彼悉充口腹?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常齋會題詞
 

 
弘化社
「淨宗朝暮功課,若事務多端,略無閑暇。當於晨朝盥漱畢,有佛則禮佛三拜,正身合掌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盡一口氣為一念,念至十口氣,即念《小淨土文》。或但念「願生西方淨土中」四句偈。念畢禮佛三拜而退。若無佛即向西問訊,照上念法而念。此名十念法門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夏壽祺居士書
 

 
弘化社
「富貴人家子弟,多不成器。其源於愛之不得其道,或偏與錢財,或偏令穿好衣服,錢隨彼用。欲兒女成賢人,當為培福,不當為積財。財為禍本,汝等看多少白手起家者, 皆由無錢自勤而來。而大富家多多不久房產一空,故古人云:「遺子黃金滿籝,不如教子一經!」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周孟由昆弟書
 

 
弘化社
「《普賢觀經》云:「一切業障海,皆從妄想生。若欲懺悔者,端坐念實相。眾罪如霜露,慧日能消除。」是故應當至心懺悔,如百年垢衣,可以一日浣令鮮潔。如千年古鏡,可於一時揩出光明。能解千生萬劫之愆,能滅四重五逆之罪。如是懺悔有何惡之不滅,善之不生耶!」輯錄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
 

 
弘化社
「惠不在大,在乎解困。怨不在多,在乎傷心。」《格言別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教小兒,當詳示為人須自立志,不宜嚴責。以今時學說,推勫舊規,倘一嚴責,或致被彼無知者一誘,則便因恩成怨。果能將其利害,與彼說之,必不至於毫無感動。如此不感動,則同木石無知。縱嚴責,亦愈成反對矣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永嘉某居士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