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溪南華禪寺
做人要有平常心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波瀾不驚,生死不畏,利不能誘,邪不可幹,不為物累,不為人忙,只求心中的一份安寧。平常心不是讓生命枯萎,而是讓生命之花在平和中傲然綻放。以平常心對待生活,則無處不是鳥語花香;以平常心對待人生,則人生無時不是風平浪靜。以平常心看世事,則事事平常。
 

 
曹溪南華禪寺
六祖有言:迷者口念,智者心行!還應再加一句,愚者身坐,此中具足身口意三業。三業之中,心行最難,故心行者智;口念者,身坐者,雖易,卻乃迷愚者之為也。迷者口念心不行,愈念愈迷;愚者身坐心不行,愈坐愈愚!
 
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壽康寶鑒,青年保身等,看之,則不至隨情慾而冶遊,或手婬也。今之少年,多半犯手婬病,此真殺身之一大利刃也,宜痛戒之。《印光法師文鈔》
 
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世間愚人,不知因果。見為善而得禍,便謂善不可為。見作惡而得福,便謂惡不可戒。不知禍福之來,有近有遠,遲早不定。近則人俱得見。遠則或隔生隔若干生,非具宿命通者,不能悉知。
 
東林法語
須知真能念佛,不求世間福報,而自得世間福報(如長壽無病、家門清泰、子孫發達、諸緣如意、萬事吉祥等)。若求世間福報,不肯迴向往生,則所得世間福報,反為下劣。而心不專一,往生便難決定矣。--《印光法師文鈔》
 
海濤法師菩提心語
《大智度論》云:大惡病中,戒為良藥。大恐怖中,戒為守護。死暗冥中,戒為明燈。於惡道中,戒為橋樑。死海水中,戒為大船。
 

 
東林法語
大安法師:學佛之人一定要平和下來了,講話要慢慢講,走路要慢慢走,要放慢一點節奏。我們有時候到工廠去,我發現他們走路都走得很快,那個廠領導有時跟我們一起走都很不自在,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慢慢走......我們走慢一點,我們的佛號就不至於漂的太遠,這一定要注意。
 
曹溪南華禪寺
生活中,誰都難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,但不能讓壞情緒長期影響自己的生活。人生路上,注定要遭受一些挫折,但絕不能因一次失敗喪失鬥志。拍拍身上的灰塵,振作疲憊的精神,別讓雨淋濕了你的靈魂!
 
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念佛,迴向,不可偏廢。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。然迴向,只宜早夜課畢,及日中念佛誦經畢後行之。念佛,當從朝至暮不間斷。其心中但具願生之念,即是常時迴向。若夫依儀誦文迴向,固不得常常如是。諸大乘經,經經皆令諸眾生直成佛道。但恨人之不誠心念誦,致不得其全益耳。--《印光法師文鈔》
 

 
大願法師
學佛是靠悟的,不是靠大腦來學習和記憶的,學佛是靠返觀內照的覺察力,不是靠分析和推理的。能夠覺察,不斷地覺察,就能夠向內看到自己的盲點,就能夠沒有局限,沒有局限就沒有衝突就有智慧,有智慧就能夠業障消除,常受人天殊勝安樂。
 

 
東林法語
善導令人一心持名,莫修雜業者。恐中下人以業雜致心難歸一,故示其專修也。永明令人萬善齊修,迴向淨土者。恐上根人行墮一偏,致福慧不能稱性圓滿,故示其圓修也。--印光法師
 

 
大願法師
"無所得中無盡得,有花有月有樓台"。當你放棄對財富的執著的時候,你的財富會更廣大,你會做得更成功。
 

 
海濤法師菩提心語
所有的日常生活各種活動——食、衣、住、行、工作、休息,都以利益一切眾生為出發點,怨親平等;即使是每一呼吸都不是為了自己。這樣逐步把愛惜自己的心轉變為最純淨的菩提心,愛惜其它眾生,每一件事情都會變成非常有意義的菩薩行。
 
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女人家第一功德,在孝翁姑,相夫教子。既為佛弟子,而不知孝親相夫教子。則於自己本分之責任未盡,人或由此指斥其非,便不能令人相觀而善也。若能篤盡己分,再加修持淨業。遠近見聞,皆生景慕。所謂以言教者訟,以身教者從。匹夫匹婦若善,亦可移風易俗。若不善亦可移風易俗。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事事親為,乃人生之本分。即為人作僕使,衹要我不存壞心,不做壞事,亦很有面子。若自己用人,就覺得榮耀,若為人用,就覺得羞辱,此世間賤丈夫之心相。若大君子,富貴不能婬,貧賤不能移,隨遇而安。
 
東林法語
大安法師:財富是從佈施裡面來的,不是說你光靠勤勞就能致富的,那不一定...... 你勤奮的努力是你命中有的你得到了,但你命中沒有的,你僅僅是靠勤奮,靠狡詐,甚至靠不擇手段,還是得不到,如果萬一你命中沒有還要不擇手段想得到,得到了不是福,而是禍。
 
東林法語
我們投到阿彌陀佛那裡去,就好像欠了很多債的人,與國王是親戚關係,於是便躲進皇宮,這些債主沒有可能到皇宮裡找你的麻煩。這就比喻我們信願持名,有彌陀光明的護佑,就好像得到了皇帝威神的保護力量,所以不必擔心。-- 大安法師
 

 
曹溪南華禪寺
生命中,必定有很多事情是我們無力改變和挽留的。有些人,必定會離開;有些路,必定無法跨越。遠處的風景很美麗,而近處的風景也同樣旖旎。有些風景,注定了不屬於我們,既然無力去更改,何不學會看淡,學會釋懷?有時候換種方法,人生一樣很精彩。
 
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且勿謂緣想一佛,不如緣想多佛之功德大。須知阿彌陀佛,是法界藏身。所有十方法界諸佛功德,阿彌陀佛一佛,全體具足。如帝網珠,千珠攝於一珠,一珠遍於千珠。舉一全收,無欠無餘。
 
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日本淨土宗,以善導為初祖,此語頗不恰當。夫淨土一法,自遠公以後,極力宏闡者,代不乏人。即吾國以善導為二祖,亦屬偶爾。非謂遠公以後,無人宏揚此宗也。如此節目,似宜依古,依吾國向例。何可以訛傳訛,致啟後人疑議乎哉。 ——《印光法師文鈔》
 
東林法語
古人修行,皆能證道。今人修行,少見明心。豈人根之不等耶,抑亦敬慢之所致耳。歷觀傳記高人,咸皆視經像如視活佛。其敬畏之跡,雖忠臣之奉聖主,孝子之讀遺囑,何能彷彿一二。因其恭敬之極。故能斷惑證真,超凡入聖。 —— 《印光法師文鈔》
 
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「人於惡逆境界,不可起怨尤。知德能感天, 則必不至小有逆境, 便懈道心。若因小有不順, 便謂修行無益, 是無知無識者之知見。人生因果複雜, 有因故致有果, 有果斷非無因。但當息心念佛, 盡我心以修, 不問現境逆順。若能常如是者, 必能多福。」 《印光法師文鈔》 ·復海門理聽濤書
 
東林法語
人之相交,唯貴各盡其份量而已。昔有童子捧沙供佛,佛即歡喜納受。以沙乃童子力所能辦,其供之之誠,與供無上珍饈妙味,等無有異。--印光法師
 

 
東林法語
佛法廣大,雖登地菩薩,不能盡知。然欲得實益,只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便可出生死,證涅槃,圓成佛道。我等下根凡夫,非從極約之法門做,則只成種善根而已。欲得現生就了生死,夢也夢不著。--《印光法師文鈔》
 
東林法語
遇到逆境,不要怨天尤人,既然是宿世惡業所致,那麼現在發大心,改惡修善,改變命運操之在我;處在順境,也不要欣喜若狂,既然了知福報由宿世善因所致,就應進一步行善積德。——大安法師
 
大願法師
我們一定要打破思惟路徑依賴,不要只會用一個標準去看世界,不要衹是 一條線式地去看世界 ,要從多角度、多層次、多觀點來觀察這個世界,然後你就能看清世界的全貌。
 
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祈勸以決定求生西方,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。若來生得人天福報,則福報即成禍本。福報愈大,則造業愈大。造業愈大,則受苦愈大。能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,即可謂德深德淵矣。否則便是業深業淵,從劫至劫,莫能出離。可不哀哉。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《印祖法語:欲令婚嫁之事吉慶 切不可殺生》世教凌遲,婚嫁之事,多皆以殺生張羅為事。不知男女居室,為人倫之始,乃最吉慶事。行此吉慶之禮,致無數物類,歸之死地,且供人食噉,其兇惡不祥甚矣。而世人猶以為榮者,蓋其惡習所致。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無論出聲默念,皆須念從心起,聲從口出,音從耳入。默念雖不動口,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。心口念得清清楚楚,耳根聽得清清楚楚,如是攝心,妄念自息矣。如或猶湧妄波,即用十念記數,則全心力量,施於一聲佛號;雖欲起妄,力不暇及。 —— 《印光法師文鈔》
 
東林法語
大安法師:在任何佛教機構都應該要六和敬。要和諧,要恭敬,要無我,要大公無私,做到無諍三昧:人、我——自己和他人,水乳交融。在這個過程當中,去奉行普賢菩薩的恆順眾生。恆順眾生就是破我執的極好方法。你恆順一切眾生,不要讓眾生來恆順自己,可能就比較團結了。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念佛法門,注重信願。有信願,未得一心,亦可往生。得一心,若無信願,亦不得往生。世人多多注重一心,不注重信願,已是失其扼要。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,恐不得往生之疑,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。
 
海濤法師菩提心語
慈悲就像一盞油燈。當燈被點亮時,它不需要向黑暗說:「讓我來照亮你吧。」它不再需要做其他的什麼,房中的黑暗角落自然就會被照亮起來。同樣的,當你的心中充滿慈悲時,你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麼,你週遭的生命也自然會被照亮。--海濤法師
 
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凡女人受孕之後,務必居心動念行事,唯誠唯謹,一舉一動,不失於正。尤宜永斷腥葷,日常念佛,令胎兒稟受母之正氣,則其生時,必安樂無苦。所生兒女,必相貌端嚴,性情慈善,天姿聰明。《印光法師文鈔》
 

 
海濤法師菩提心語
戒殺、放生,是既可消除業障、增福報,又可長養慈悲的殊勝法門。出資買物贖命,是財佈施;為物類眾生皈依、念佛,是法佈施;解除物命被捕抓禁閉的恐懼、被宰殺烹食的怨恨,是無畏佈施;放生行動具足三種佈施,功德不可思議。--海濤法師
 

 
東林法語
「在家菩薩戒」不同於小乘聲聞之戒,菩薩戒攝受的範圍很廣,可以接納一切眾生。尤其是求授菩薩戒之後得到「光明金剛寶戒之戒體」,盡未來際,永為道種,此是無作戒體,無漏色法,即使轉生之後,也依然是受戒之體。所以,菩薩戒是一切眾生之根本,是解脫生死,成就佛果,走向清淨永恆的光明大道。
 
東林法語
【苦難即為良師】國太夫人韋提希,平日養尊處優,突然遭遇到兒子阿闍世的惡逆,深感人世劇苦,頓生厭離之心,懇求往生淨土,足證苦難即為良師。阿闍世王子的宮廷政變亦是成就其母親往生極樂的逆增上緣。--大安法師《淨宗法語大觀》
 
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貪瞋癡心,人人皆有。若知彼是病,則其勢便難熾盛。譬如賊入人家,家中主人若認做家中人,則全家珍寶,皆被彼偷竊淨盡。若知是賊,不許彼在自家中停留一刻,必須令其遠去淨盡。庶財寶不失,而主人安泰矣。古德云: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」貪瞋癡一起,立即覺了,則立即消滅矣。
 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又汝何以不發心吃素。汝試將汝身上肉,割到吃,能吃否。自己的肉不能吃,何得日日殺的吃。一切生靈,即不是汝殺,乃以錢令人殺,殺業是一樣的。況汝要生西方。佛以慈悲為本,汝既吃肉,即無慈悲之心。此語乃為汝真實修行者說。若泛泛悠悠之人,雖不吃素,亦可念佛。非吃葷者,就念不得佛,不可不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