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化社
「朱石僧,法名智睿,慈祥誠樸,曾發起成立世界佛教居士林,籌設佛教濟寒會,竭力救濟難民,耗盡心血。晚年因操勞過度,時嬰疾苦。石僧往生時,其子問曰:能念佛否?點頭云:能!我心早到西方,念佛真不落空!索筆書「你父定歸西」幾字,手掏數珠,唇齒微動,至午刻,安祥而去。」輯錄·《淨土聖賢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陳惠貞長子林俊宏,讀一年級時突發高燒,後感風寒,禍不單行又出麻疹,來勢洶洶,昏睡之中不慎把鼻孔挖破了,鮮血直流,一包衛生紙都被血濕透了。危急關頭,六神無主的陳惠貞跪在床邊,一心一意念南無觀世音菩薩。誰知一分鐘不到,血就止住了!一滴都不流了!」輯錄·《觀世音菩薩靈應事蹟實錄》
 

 
弘化社
「佛最後的遺教,佛臨入涅槃的《遺教經》,祖師就說一字一淚、一字一血啊﹗佛最後的說法,叫《遺教經》,那很賅要很賅要。以至於宋朝真宗皇帝提倡刊行,唐太宗也敕令分贈各個縣城給縣官,依著《遺教經》來護持佛法。」輯錄·懺雲老和尚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我們知道冰塊和雲一樣都是由水變成的。但冰塊又硬又冷,又很定型,一塊一塊格格不入,會相碰,會碎掉;雲就很柔軟,可以徧滿虛空,自由發展。念佛的心也是一樣,如果像冰塊,一塊一塊,就和佛格格不入;如果像雲彩,行在青天,到處流通,就容易和無量光明、無量壽相應。」輯錄·道證法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1982年,巧英懷孕漏胎,住院半年,聽聞《菁華錄》中產婦念觀音得救的故事後,也臥床默念。後難產時需動大手術。但巧英與其母思想堅定,只念觀音,並默默發誓:若得平安就不殺生!不久頓覺一股力氣從上而下,順利生下一男。坐月子時果不殺生,只吃其他補品,身體也漸漸康復了。」輯錄·《拜觀樓法乳》
 

 
弘化社
「「惜谷」:田中五穀,以養人民,愛惜五穀,即是善心。修善者存,不善者亡,惜谷獲福,殄谷遭殃。「惜陰」:七十古稀,彈指即過,過則已無,何敢懈惰。努力勤學,立德立業,自利利他,為世作則。」輯錄《德育啟蒙》·印光法師著
 

 
弘化社
「道濟禪師,乃大神通聖人,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,故常顯不思議事。其飲酒食肉者,乃遮掩其聖人之德,否則彼便不能在世間住矣!凡佛菩薩現身,若示同凡夫,唯以道德教化人,絕不顯神通;若顯神通,便不能在世間住。非曰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也! 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龐契貞書
 
弘化社
「天下無不可化之人,但恐誠心未至。天下無不可為之事,只怕立志不堅。」《格言聯璧》
 

 
弘化社
「於是各處立淨業社、居士林、念佛社,提倡佛法。明三世之因果,示六道之輪迴。令一切人守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,行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八事。每月朔日,率諸同志,虔持聖號,迴向西方。兼為演說修持利益。乃即念佛而護國,即潛修而輔世。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滬西念佛社緣起
 

 
弘化社
「帝君說:我為清河縣令時,寬仁大度,待下屬像朋友,視百姓同家人。人犯錯皆從寬處理,實在不思悔改,才將繩之以法,審理案件也都從輕發落。有人說我寬容罪惡,這點我不推諉。但我為官五年,晴雨適時,氣候調和,沒有蝗災瘟疫,百姓謝天謝地,都稱頌我的政績。」輯錄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
 

 
弘化社
「我(即印光大師)常說,世上的人,十分當中,有四分是由於色慾而死;還有四分雖不直接,卻因貪慾損身,遇其他內外病緣間接而死;能夠盡壽而終的,不過十分之一二罷了!茫茫世界芸芸人民,竟十有八九因色慾而死,怎不令人悲哀啊!這就是我流通《壽康寶鑒》的原因。」輯錄《壽康寶鑒白話》
 

 
弘化社
「方東美教授曾讚歎:中外古今之哲學,以佛學為最高!在故去之前還領著他的夫人去皈依,佛法為什麼高超尊貴呢?要讀誦大乘,不但是《金剛經》,(還有)遺教三經:佛的遺囑《佛遺教經》、最初傳入中國《四十二章經》、扼要簡短的《八大人覺經》,專修淨土法門有淨土五經……」輯錄·懺雲老和尚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護體面,不如重廉恥。求醫藥,不如養性情。立黨羽,不如昭信義。作威福,不如篤至誠。」《格言聯璧》
 

 
弘化社
「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對人慈悲,一定很難相信佛竟然會這麼慈悲,無條件能夠對我們這麼好。所以在生活中無條件奉獻的人,表面上好像很吃虧,其實佔了很大便宜——因為愈可以慈悲奉獻的人,就愈可以體會到佛的心,信得愈深,由信所產生的力量就會愈大!」輯錄·道證法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貞觀二年冬,釋道愻在講《涅槃經》時,預知時至而逝,大家將法師遺體放在山頂,一夜後忽長出奇花圍繞。晉州有人喜愛打獵,原不信佛,也上山去看,但無所獲,說:沒見祥瑞,實在遺憾!如果有感應,懇求見到一點靈異!說完,地上湧出奇花,約兩尺高。他滿心歡喜,從此深信不疑。」輯錄·《高僧傳》
 

 
弘化社
「東晉的張崇信奉佛法,苻堅兵敗後,長安眾多百姓欲南遷歸順東晉,被鎮守邊關的兵士俘獲,張崇也被捆綁起來,手腳鐐銬,下身被埋土中。張崇料想明天必是死路一條了,於是至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。半夜時,腳鐐手銬忽然自動解開,身子也從泥土中湧了出來。」輯錄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
 

 
弘化社
「在我們病苦的時候,如果能夠至誠念阿彌陀佛,心就能和佛解脫自在的智慧相應,也可以受到佛力加被,身體的疾病自然會加速康復。病中真能念佛,心中會充滿喜悅和慈悲,身體有病,心也不痛苦,有病也沒有妨礙,甚至比平常人更加明朗活躍,更樂於傚法阿彌陀佛,奉獻生命!」輯錄·道證法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心無厭足,唯得多求,增長罪惡。菩薩不爾,常念知足,安貧守道,唯慧是業。」輯錄·《佛說八大人覺經》
 

 
弘化社
「陝西志通法師,在天台山看到智者大師所作的淨土儀式,不勝歡欣,從此不向西唾沫,不背對西方而坐,精進修持淨土。有一天,志通法師看見白鶴孔雀從西天飛來,又見蓮花開合放光,說:「淨土現矣!」於是即到佛前禮拜,站著就往生了,火化時,五色祥雲環繞籠罩在火焰上。」輯錄·《龍舒淨土文今譯》
 

 
弘化社
「以耐事,了天下之多事;以無心,息天下之爭心。」《格言聯璧》
 

 
弘化社
「聽說娑婆無量苦,家家未免為商賈。出入江山多險阻,非吾土,磨牙噬肉遭人虎。魂魄欲歸迷去所,煙橫北嶺雲南塢。一望連天皆莽鹵,知何許?荒村颯颯風吹雨……」輯錄·《西齋淨土詩》
 

 
弘化社
「譬如妻女姐妹,假如有人老盯著你的妻子、女兒、姐姐、妹妹不懷好意地看,你必定會氣憤發怒,恨不得衝上去揍他一頓。但為什麼你看見人家的妻女姐妹,稍有姿色,就亂起婬念,妄想紛飛呢?人之所以不同於禽獸,就是因為有倫理道德,否則空具人形,實際上禽獸不如。」輯錄《壽康寶鑒白話》
 

 
弘化社
「1926年4月,大師曾住在蘇州自造寺,劉柏蓀居士來請大師和蘇州某巨紳一起上莫幹山避暑。大師正言厲色道:予住普陀,氣候愈熱,愈喜做事。寫信且不暇,何暇學今人時髦乎?又說:某紳將《金剛經》信手放坐凳之上。予不與此輩同行!」輯錄《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》·餘池明著
 

 
弘化社
「問:紫柏老人說,夢中做得了主,臨終就能做得了主。但夢中妄想紛亂,甚至還吃肉,時能覺7悟時不能,實在可恨可愧。這有什麼辦法呢? 答:要想夢境中一句佛號了了分明,應當在日常生活中極力持念。如果平時醒著的時候能夠常常如此,久而久之夢中自然可以做到。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答俞大錫居士問
 

 
弘化社
「念佛的時候,念「阿」時,就全部心力集中在「阿」上,其他什麼都沒有,身心世界都等於消失了。念「彌」的時候也一樣,全部的心力集中在「彌」上。念每一個字都只專心注意那個字,其他什麼都消失掉、都空掉,這是最輕鬆簡單又愉快的事,也是最好的休息和充電。」輯錄·道證法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極樂世界就是沒有痛苦、清淨快樂的世界,是阿彌陀佛慈悲光明的世界,但和我們的世界中間也沒有用圍牆隔起來,也沒有界線。極樂世界和我們的世界就好像同一個電視螢幕中不同頻道的節目,螢幕是同一個,但節目不一樣。因為心念的頻道不一樣,所以畫面和風景就完全改變。」輯錄·道證法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字為世間至寶,能使凡者聖、愚者智、貧賤者富貴、疾病者康寧。使世無字,則一切事理皆不成立,而人與禽獸無異矣!既有如是功力,固宜珍重愛惜。竊見今人任意褻污,是直以至寶等糞土耳,能不現生折福折壽,來生無知無識乎哉?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普勸敬惜字紙及尊敬經書說
 

 
弘化社
「汝既厭棄世榮,發心出家,必須努力勤修,切莫因循度日,出息雖存,入息難保。此娑婆濁惡甚於圊廁,當力持彌陀聖號,朝斯夕斯,念茲在茲,念極功純,感應道交,臨命終時,必剋果願。既生淨土,頓悟無生,回觀世間富貴,奚啻陽焰空華,直同囹圄毒海耳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示某比丘尼
 

 
弘化社
「瞋恚之害能破諸善法,壞好名聞,今世後世人不喜見。當知瞋心甚於猛火,常當防護無令得入。劫功德賊無過瞋恚。」輯錄·《佛遺教經》
 

 
弘化社
「處難處之事愈宜寬,處難處之人愈宜厚,處至急之事愈宜緩,處至大之事愈宜平,處疑難之際愈宜無意。」《格言聯璧》
 

 
弘化社
「聽說西方無量樂,未曾聞見須揚搉。異寶奇珍光間錯,同棲泊,如來大士並緣覺。諸上善人皆許諾,談空說苦相酬酢。百鷙群中隨一鶚,翔寥廓,從茲永斷凡夫惡。」輯錄·《西齋淨土詩》
 

 
弘化社
「唐朝釋灌頂,是智者大師的侍者,俗姓吳,臨海章安人,剛出生三個月,就會說三寶名字。七歲就去攝靜寺出家,勤修定慧,每次靜坐誦經,常有天花飄落身旁。一次攝靜寺講《涅槃經》,突然來了一群強盜,只見山門上旗幟飄揚,守衛的神兵們身高一丈幾,強盜大驚逃走。」輯錄·《淨土聖賢錄白話》
 

 
弘化社
「在拘留沙國的一片五里範圍內的地下,挖出了很多裝滿了錢的銅盆。國王怪之,就向尊者迦旃延請教,尊者答說:「過去有位比丘乞食,把缽放在路上,於是有一個窮人取了三文錢來行佈施,並在回家的五里路中,步步都發歡喜心。那位窮人,就是現在的大王您啊!」」輯錄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
 

 
弘化社
「對於牛羊狗馬,世俗有些人還能憐愛它們,但如果有人提出要愛惜蟲蟻,大概會被嘲笑太傻了。可是想一想,眾生的形體雖有大小,但本性並沒有大小。如果認為殺大的眾生有罪,殺小的眾生無罪,那麼人的身體再大,畢竟不能超過牛身,豈不是殺牛有罪,殺人反而無罪了?」輯錄·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
 

 
弘化社
「若論念佛法門,唯以信願行三法為其宗要。三法具足,決定往生。若無真信切願,縱有真行,亦不能生。況悠悠泛泛者哉?蕅益所謂,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;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淺。乃三世不易之常談,三根普被之妙道也。宜通身靠倒,庶親證實益耳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高邵麟居士書四
 

 
弘化社
「吾人學佛,若不認真從倫常居心動念處講究,則自己工夫亦難得益,他人見聞或生閑議。是以須要從倫常上講究,從起心動念處體察,則本立而道生。世人見聞,不知不覺,相隨而學,譬如風行草偃、水到渠成矣。」輯自《印光法師文鈔》
 

 
弘化社
「阿彌陀佛還有個名字叫「解脫光」,我們念「阿」時,下巴自然需要放鬆,就把鬱悶、痛苦和煩惱都放下了;阿彌陀佛還有個名字叫「歡喜光」,我們念「彌」時,就好像從心裡笑出來,嘴也笑得像含苞待放的花朵,笑出我們佛性的歡喜,愈念愈清淨、愈念愈歡喜!」輯錄·道證法師開示
 

 
弘化社
「書曰,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易曰,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皆因果之說也。至於佛法,則更為彰著。前究過去,後明未來。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後世果,今生作者是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感應篇直講題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