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家庭不是教追名逐利的地方,家庭是教感恩的地方,家庭是教責任的地方,家庭是付出的地方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面對任何一件事,或任何一個人的態度、情況,我們都要反省,那都是我們心的反射。依報隨著正報轉,所有一切的境緣都離不開我們的心,而這一點的反思纔是修行。因為人衹要不能回到自己所遇到的事是自己的錯,他的精神就會落在看別人的錯跟指責別人的錯。那他所遇到的事情決定會愈來愈惡化,不可能愈來愈好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「古人云,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書讀熟了不僅能夠熟記,記得長遠,而且裡面的意思統統都能夠領悟,你果然能把一部書讀上一千遍,那麼裡頭的意思你全都能領悟到。這種意思也不需要別人給你講解,它完全是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,這叫悟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《孝經》講,「愛親者,不敢惡於人」。還會討厭人,還會厭惡人,甚至還會傷害人,這個愛心沒有真正徹底發出來。我們看,孝子當官,愛民如子,他的性德、孝道是完全發出來的。「敬親者,不敢慢於人」,對父母完全的愛敬,他對他人不會有惡跟傲慢。所以調伏習氣,得從孝道下手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老祖宗說「各自責,天清地寧;各相責,天翻地覆」,言語不能不忍住,當我們言語能忍住發脾氣,忍住責備別人,一念迴光返照,先從我自己反省起,是我不對;馬上對方的善根就引發起來。所以這樣的道理,絕對不是夫妻是這個道理,所有我們的同仁之間,人與人相處都是這個道理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慾望要懂得節制,而且要愈來愈淡,這纔是在修身的狀態。假如我們雖然一直在讀書,一直在背經典,但是貪心愈來愈重,那就與道相違背了,貪要愈來愈淡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善教者,使人繼其志」。一個盡心竭力的教學者,他能產生一個影響力,一個魅力。因為他的學生會覺得,像他這樣的人生非常有意義、有價值,他們願意以這個老師的志向為自己的志向,等於是這個德行感動人,德行讓人佩服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夫妻相處的經營要懂得欣賞、成就對方。相愛之後結婚,結婚以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,要用心去經營,不是結了婚,什麼事都沒有了。所以婚姻的經營有一句真言,能夠白頭偕老的真言:「只看對方的優點,不看對方的缺點。」其實就是懂得欣賞、成就對方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「佈施」,不單是指財物上的佈施,更高的是無形的,人家跟我們相處,人家就覺得很舒服。有一句話叫走到哪裡讓人家如沐春風,這也是佈施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我們老祖宗講,讀書人先有度量,心量的擴大,對治自私。「士有器識」,器就是心量,識就是高瞻遠矚的見識,士有器識而後纔是學些技能,不然學了技能,不只不給當事人得利益,還有壞處。所以這些先後千萬不可顛倒,先有德行,後有才華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學問一定從誠敬、恭敬當中求得。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。」他尊敬老師,尊敬老祖宗、聖賢人所留下來的這些道業,這些學問,所以他「敬業」。一個人很誠敬了,他學起來就專心致志,他不會懈怠,不會心猿意馬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人沒有定力,遇到一些緊急的事就手忙腳亂。所以我們這一課要補,就是從穩重開始,從走路,從吃飯,從說話,說話也要「勿急疾,勿模糊」。我們這個心急一起來,話愈講愈快,對方都已經皺著眉頭聽不清楚,我們照講。然後他已經口吐白沫了,再考慮考慮。都是要從一舉一動當中練功夫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【以恭敬心。治無禮心。】時時提起一切皆恭敬,調伏自己無禮的心。而且這個恭敬心不只對人,對事情、對任何物品都恭敬。大家洞察自己恭敬心夠不夠,可以從一些細節,比方,我們這個課本放著有沒有歪歪的,常常看到課本都是歪的,這個心對課本就不恭敬。經書是成就所有聖賢人的母親,他們都是看經典開智慧的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人能不起這些煩惱,首先要把「我」給放下。唸唸為人著想,能為別人著想,是世間第一等學問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我們為人父母跟老師,當我們覺得自己不足,能夠很坦誠的跟孩子們反省、懺悔,這個是誠心的流露,一定可以感動孩子的心靈。一個心境的轉變,可能感來的是不同的家庭氣氛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。這一句道理,真的聖賢人把德行講到底了。我們能時時守住這句話,那自己一定「德日進,過日少」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孟子講,「人皆好為人師。」有「解」而沒「行」了,他就落入一個學習的誤區了。而當一個人被傲慢給障礙住了,他有沒有「不亦說乎」啊?鐵定每天很不舒服,看這個人也不順眼,看那個人也不喜歡,所以不會有法喜。「解行相應」,絕對有法喜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"正己"了,可以「化人」。這個「化」,有身教,有言教,為什麼?他在人們心中,很崇敬他的時候,他講的話,人家很容易接受。所以要化人,一定要先讓人信任的基礎,再去勸人。沒有這個基礎,有可能交淺言深,適得其反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學習聖賢教誨最重要的是真正有德行。假如這個德行不下功夫去紮,一直學文,那他學問很淵博,可是他德行不穩。你讓他因為有學問,拿到了教授、拿到了碩士,拿到了一個地位,他很可能會自讚毀他,他很可能會很傲慢,會誤導大眾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人生第一樂,「父母俱存」,父母親都很健康,那我們就很有福氣了,家有二老就如有二寶。這是人生最大的福氣,最大的福田就是孝順父母。「父母俱存,兄弟無故」,兄弟也都生活的很好,沒有意外產生,所以是天倫之樂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現在的年輕人因為受電影影響太大,對兩性關係的正常發展沒有正確認識,而且一些情歌又聽太多,好像覺得沒有愛得死去活來不叫愛情,好像要苦得不得了,像用刀割一樣,他纔覺得青春沒有白過,「人不輕狂枉少年」,這個真是亂成一團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我們最容易跟誰失信?爸媽。對於最有恩德的人最容易失信。對誰最不容易失信?對女朋友最不容易失信,還有對生意上的客戶最不容易失信。這一份存心是為什麼?還是利害。所以我們時時要觀自己的心,「父母命,行勿懶」,善盡為人子的職責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孔子講,「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」這個「和」字,就是懂得人和,懂得以大局的和諧為重。但這個「不同」,當別人跟他意見不同了,他能包容。我們假如聽人家講話跟我們意見不同,馬上火就上來了,那就不是君子了!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真能用賢德的人必然是自己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,他纔能夠用得到賢德的人。因為賢德的人很正直,他是為了成就你的德行,為了成就整個公司的福利,他不會是為了討你的好,諂媚、奉承你。所以假如我們喜歡聽好話,那就用不了賢德的人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不管教育孩子還是學生都需要身教及耐心。今天我們從事教育工作,不管你是"教"自己的孩子還是"教"學生,衹要有煩惱,馬上用這個字反省。第一,孩子這個不好的行為我有沒有身教;第二,我的身教都做得到位了,也要有耐心陪伴他。這兩個真的完全到位,這種至誠一定可以把孩子感動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一個人最容易犯下過失的時候絕對不是低潮的時候,人生很發達的時候往往會得意忘形,這個時候衹要有好的朋友,他一定會盡他的本分來勸告我們,所以人生能不能逢凶化吉還要靠好朋友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我們一直強調,「天助自助者,天救自救者」。孔子在《論語》當中有提到,「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」。一個人遇到事情不能主動的馬上思考怎麼辦、怎麼解決,遇到事束手無策,很沮喪,很消極,念頭都是退縮,這個就學問也好、或者做事業也好,很難有成。事情成敗,都在自己的心態上面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人很多煩惱,攀求了。「以自然心,治勉強心」。勉強就好像走路,跨一步跨得特別大,眼前好像覺得挺好,我跨一步是人家的一步半。問題是跨一步半,穩不穩?不穩。偏下來了怎麼辦?所以不能勉強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有一句格言講到的:「預知三岔路,須問過來人。」遇到三岔路了,接下來怎麼走?必須問走過的人。學生要問老師,老師要是自己走過來的人,自己曾經好學、勇猛,自己曾經對治自己的習氣,怎麼把經典落實在生活、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之中,他都有這些經驗、體悟了,他纔能夠把對的方式引導給學生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四十歲以前叫修境,要靠自己的用心去修養自己。五十歲是悟境,體悟到了。這個「悟」字對我們從事教育工作很重要,傳統文化它的學習是開智能,不是學知識。開智慧的人可以舉一反三、觸類旁通。可是我們假如衹是教知識、教技能,壓壓壓,壓到最後,孩子變考試機器,做人做事都不懂,那個悟性會愈來愈差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人生到底什麼纔是富有?心靈的善良纔是富有。你假如衹是有錢,內心很空虛,愛慕虛榮,事實上是很貧窮的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一個人很勤奮學習,「如春起之苗,不見其增,日有所長」。學問都是這樣點滴纍積起來的,哪有什麼一蹴可幾。「輟學」,一個人學習中斷、懈怠了,「如磨刀之石,不見其損,日有所虧」。每天在那裡磨,其實都一點一點在減少了。我們懈怠了,學問都一點一點在退步了,但是自己有沒有警覺到?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「謹而信」。看到這個「謹」字,就想到謹慎為保家之本。謹慎的態度才能保住家道,以至於從自身來講,德行學問要成就,必然要有謹,不然立名於一生,失之只頃刻之間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學問要在你的生活,在你的工作,在你的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去真正落實,甚至會修學的人還在自己的存心、自己的起心動念當中去觀察自己、去要求自己。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智慧在哪裡看到?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,我們看到他的正確的心態、正確的應對、正確的分寸,這個人就是有智慧了。比方我們剛剛跟大家講到的,「隨順聖賢教誨,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」,這是有智慧的人。隨順煩惱習氣,那就是變成習氣的奴隸了,怎麼會有智慧呢?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成就一個人才,從小就要培養他的穩重,不能隨便。你看現在孩子一隨便,對長輩都不尊重,講話很沒禮貌。所以「學則不固」,不穩重、不自重、不敬人,不從尊重人、不從守規矩、守禮下手,他的學問是不可能會穩固的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我們看中國字非常的微妙,發脾氣叫怒,上面一個奴,下面一個心,代表什麼?一個人發怒的時候他的心變什麼?變奴才、變奴隸了,被你的習性使喚。
 

 
蔡禮旭老師菁言錄
在教子女當中,教女又更為重要,祖師、古德都曾經說過這樣類似的話,說教女是齊家治國之本。所謂女子有德的話,她能夠幫助治國、平天下,因為有賢女將來才能有賢妻,有賢妻才會有賢母,有賢母才能有賢子。所以現在亦希望能夠和諧社會、和諧世界,女德的教育就要大力的提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