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化社
「學道人逐日但將檢點他人底工夫,常自檢點,道業無有不辦。或喜或怒,或靜或鬧,皆是檢點時節。」《晚晴集》·弘一法師輯
 

 
弘化社
【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·第三十五願 】設我得佛,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,聞我名字,壽終之後,常修梵行,至成佛道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—— 《佛說無量壽經》
 

 
弘化社
「世出世事,莫不成於慈忍,敗於忿躁。故君子以慈育德,以忍養情!」《寒笳集》
 

 
弘化社
「伊庵權禪師用功甚銳,至晚必流涕曰:「今日又只恁麼空過,未知來日工夫如何?」師在眾,不與人交一言。」《晚晴集》·弘一法師輯
 

 
弘化社
「經云:」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。「菩薩恐遭惡果,預先斷除惡因。眾生常作惡因,欲免惡果。譬如當日避影,徒勞奔馳。每見無知愚人,稍作微善,即望大福。一遇逆境,便謂作善獲殃,無有因果。從茲退悔初心,反謗佛法。豈知報通三世,轉變由心之奧旨乎?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與衛錦洲居士書
 

 
弘化社
【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·第二十五願 】設我得佛,國中菩薩,不能演說一切智者,不取正覺。—— 《佛說無量壽經》
 

 
弘化社
「若知此界之苦,則厭離娑婆之心,自油然而生。若知彼界之樂,則欣求極樂之念,必勃然而起。由是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以培其基址。再加以至誠懇切,持佛名號,求生西方。則可出此娑婆,生彼樂極。為彌陀之真子,作海會之良朋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初機淨業指南序
 

 
弘化社
【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·第二十一願 】設我得佛,他方佛土諸菩薩眾,來生我國,究竟必至一生補處。除其本願自在所化,為眾生故,被弘誓鎧,積纍德本,度脫一切。游諸佛國,修菩薩行,供養十方諸佛如來。開化恆沙無量眾生,使立無上正真之道,超出常倫諸地之行,現前修習普賢之德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
 

 
弘化社
「世之治亂,家之興衰,悉由女人能盡職分與否耳。言女人職分,即孝翁姑,和妯娌,相夫教子等。以能孝友溫恭,則宜家。能輔助丈夫,令其德業日進,過愆日減,則宜室。能宜家宜室,則兒女相觀而化,均成賢善。故光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,女人家操得一大半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慧淑慧慶兩女居士書
 

 
弘化社
楊枝淨水【豐子愷·《護生畫集》】毛道凡夫,火宅眾生,胎卵濕化,一切有情,善根苟種,佛果終成,我不輕汝,汝毋自輕。——唐白居易偈
 

 
弘化社
【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·第三十一願 】設我得佛,國土清淨,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,猶如明鏡,睹其面像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—— 《佛說無量壽經》
 

 
弘化社
「出世丈夫,以佛祖自期,以四弘為券,以六度萬行為家常茶飯,以自利利他為的。發一言,不足自利利他,勿言也!舉一步,作一念,不足自利利他,勿舉也,勿念也!」《寒笳集》
 

 
弘化社
「趙冷姑之夫,棄妻戀妓,於世情論,為冷姑之命薄不幸,依佛法論,實為大幸。若夫不見棄,則夫妻情愛,兒女糾纏,終日勞碌,便難念佛求生西方矣。今因夫棄,而得以專心念佛,將使臨命終時,蒙佛接引,即便了生脫死,超凡入聖矣。其得益全在夫棄上,切誡勿生怨恨,當生感激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續編
 

 
弘化社
民國十五年丙寅春,印光大師為眾善信題偈迴向,偈云「現在及未來,一切諸善人。業障悉消除,福慧咸增長,諸凡皆如意。生則獲五福,沒則登九品。過去諸祖宗,資之生淨土。現在各椿萱,咸皆獲壽康。所有子與孫,悉能振家聲。年歲常豐登,盜賊悉革心。家家崇慈善,處處行仁義。法界諸有情,同得圓種智!」
 

 
弘化社
「五濁惡世,寒熱苦惱,穢相熏炙,不容一刻居住!」《晚晴集》·弘一法師輯
 

 
弘化社
「今之學者,每每專說假話,不修實行。意擬沽名邀譽以求體面,並非真實自省寡過而作是言也。此名自暴自棄,名大妄語,名不知慚愧。若非此等,則為聖賢之徒。若帶此氣,則是下流坯,乃法之罪人,佛之逆子。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直心直行,方與佛合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高邵麟居士書三
 

 
弘化社
「願雲禪師偈云:「千百年來碗裡羹,怨深如海恨難平。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聽屠門夜半聲。」世間養人之物,不勝其多。如法烹調,味都甘美。何得為我口腹,殺彼生命。致令生生世世,互相殺戮,了無已時,可不哀哉?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三編
 

 
弘化社
「佛法至今,衰殘實甚。茫茫眾生,如盲無導。縱有一二知識為之開示。以業深障重故,正智不開。雖聞正法,不生信向。縱生信向,亦屬浮泛。如醉如夢,了無定見。一遇邪魔外道,則如蛾赴火。自古高僧,或古佛再來,或菩薩示現。然皆常以凡夫自居。斷無說我是佛,是菩薩者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增廣上
 

 
弘化社
「佛法雖屬出世之法,所有世間經世之道,悉皆包括無遺。舉凡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、夫和婦順、主仁僕忠,咸與世間聖人所說無異。世間聖人,惟令人盡義盡分,佛則具明能盡義盡分,與不能盡義盡分之善惡報應。若知善惡報應,則欲為善而必能勉力,欲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學佛淺說序
 

 
弘化社
【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·第三十二願 】設我得佛,自地以上,至於虛空,宮殿、樓觀、池流、華樹,國土所有一切萬物,皆以無量雜寶、百千種香而共合成。嚴飾奇妙,超諸天人。其香普薰十方世界。菩薩聞者,皆修佛行。若不如是,不取正覺。—— 《佛說無量壽經》
 

 
弘化社
「須以淨土法門利益勸父母,令其念佛求生西方。若能信受奉行,臨命終時,定得往生。一得往生,直下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高預海會,親炙彌陀,直至成佛而後已。世間之孝,孰能與此等者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鄧伯誠居士書二
 

 
弘化社
「物我同皆貪生怕死,何忍殺彼身命,以取悅我口腹乎?由殺業固結,以致發生人禍天災,各各相繼降作。猶如世人送年禮然,我以禮往,人以禮來。斷無往而不來,來而不往者。即或有,必有別種因緣相抵,皆不出往來報復外。欲免惡果,先斷惡因。欲得善果,先植善因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普勸愛惜物命
 

 
弘化社
「不見己短,愚也。見而護,愚之愚也。不見人長,惡也。見而掩,惡之惡也。」《寒笳集》
 

 
弘化社
「離貪嫉者,能淨心中貪慾雲翳,猶如夜月,眾星圍繞。」《晚晴集》·弘一法師輯
 

 
弘化社
「為善必有善報,作惡必有惡報。為善而得惡報,乃宿世之惡業果報,非現在之善業果報也。倘見為善而得惡報,心中便有「為善無福,善不足為」之邪見,驚惶疑惑。其知見,與未聞佛法之人,有何各異?倘深信佛言,決不以此事,作此驚惶疑惑之態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周頌堯居士書
 

 
弘化社
「小人以已之過為人之過,每怨天而尤人。君子以人之過為己之過,每反躬而責己!」《寒笳集》
 

 
弘化社
「極聰明人,反被聰明誤,所以不能念佛求生西方。而愚人、女子,反肯心厭娑婆苦,深求出離。當知彼是真愚癡,此乃大智慧,好惡易分,莫自昧也!」《寒笳集》
 

 
弘化社
「如同菩薩在生死中度脫眾生,此須自己是菩薩始得。若自己尚是凡夫,便欲擔任此事,不但不能度人,且不能自度。世間多少善知識,皆受此病,尚謂之為有大菩提心。須知此心先求往生則有益,以此不求往生,須是菩薩則可,否則為害不淺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復潘對鳧居士書二
 

 
弘化社
「以冰霜之操自勵,則品日清高。以穹窿之量容人,則德日廣大。以切磋之誼取友,則學問日精。以慎重之行利生,則道風日遠!」《寒笳集》
 

 
弘化社
「善友罕逢,惡緣偏盛,非咬釘嚼鐵、刻骨鏤心,何以自拔哉!」《晚晴集》·弘一法師輯
 

 
弘化社
「凡有血氣者,必有知覺。既有知覺,則必貪生怕死,趨吉避凶。鳥獸昆蟲蚤虱,莫不皆然。若忽爾捕而殺之,則其力雖不能敵,無可如何,其心之仇恨,殆不能以語言文字形容。若將欲殺,或有贖之放之令生者,則其心之感激,亦復難以形容。善惡之緣既結,必有不期然而然之報應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續編
 

 
弘化社
【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·第五願 】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,不識宿命,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,不取正覺。——《佛說無量壽經》
 

 
弘化社
「人能痛念生死事大,覷破一切世情,若順若逆,總虛妄不實,過眼便是空花。獨一念持戒、禮懺、篤信三寶之心,生與同生,死與同死!」《寒笳集》
 

 
弘化社
「心跳、惡夢,乃宿世惡業所現之兆。然現境雖有善惡,轉變在乎自己。惡業現而專心念佛,則惡因緣為善因緣!」《晚晴集》
 

 
弘化社
「阿彌陀佛,於往劫中,發四十八種大願。有一願云“若有眾生,稱我名號,求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」是知,佛念眾生如母憶子。眾生若能生信發願,持佛名號,求生西方,如子憶母。現生蒙佛加被,業障消滅,諸緣順適;臨終蒙佛接引,帶業往生極樂世界!」輯錄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增廣下
 

 
弘化社
「古人自牧愈卑,品愈高。今人自視愈高,品愈卑。古人自處愈小,道愈大。今人自視愈大,道愈小。古人自考愈歉,德愈完。今人自恃愈完,德愈歉!」《寒笳集》
 

 
弘化社
【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·第十九願 】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發菩提心,修諸功德,至心發願,欲生我國,臨壽終時,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,不取正覺。—— 《佛說無量壽經》
 

 
弘化社
「人之德能,大端有四:人者仁也。仁慈惻隱,自利利他,故名為人;人者忍也。忍勞忍苦,擔當柱地撐天之事,故名為人;人者任也。力任孝、弟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之八德,俾無所歉缺,故名為人;人者盡也。盡儒教倫常之道以敦倫,盡佛教心性之道以證心,故名為人!」《印光法師文鈔》·人字發隱